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学救国思潮,是一批深受西方科学影响的爱国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在对中国近百年来各种救国探索努力反思的基础上,倡导以西方的科学来拯救中国的一种爱国主义进步思潮。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即萌发了朦胧的科学救国思想。1915年,中国科学社的创立及其《科学》杂志的刊行,标志着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其内涵,是主张用西方的科学来拯救中国,即用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科学精神来改造中国,以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其核心,是以提倡科学为救国的根本武器,科学是最高层面的;其外延,是以翻译西方科学著作、进行科学教育、创办报刊、应用科学与实业结合、创立科学团体和学会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等为途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救国思想的宣传和实践;其主要宣传机构是中国科学社;其主要宣传刊物是《科学》柰志。科学救国思潮的兴起,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变革和近代化进程。

——摘编自朱华《中国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兴起新论》

材料二   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指出:“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以及将科学技术向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把“科教兴国”列为基本国策。

——摘编自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科学救国思潮形成的背景,并予以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科学救国到当代的“科教兴国”的认识“
2019·宁夏吴忠·高考模拟
知识点:教育的复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工业革命以来,科技领域日益成为国家竞争的关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禁止技术外流,以维持其工业国家的主导地位。此时,英国全面领先,成为美国的效仿对象,(美国)各州纷纷亮出政策,吸引人才,引进技术。出生于英国的美国“工业革命之父”塞缪尔·斯莱特就是在人才政策吸引下来到美国的。除了拿出吸引技术人才的政策,美国政府还设立鼓励出售技术秘密的专项奖金,并派出间谍,窃取英国的机器图纸和技术。作为后起追赶国家,美国采取了很多手段来获得工业技术,或自己创新,或投资购买,或人才引进,从而突破了英国的技术封锁。

——摘编自韩毅《美国工业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突破英国技术封锁的措施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背景及其意义。

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具体时空下往往统一于人们的思想理念中,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1999年6月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哲人”在经济、宗教和政治领域中提出的具体建议,指出其建议本质上体现的当时社会人们的思想追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90年代中国发展的史实概括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和国家为保障该战略的实施所采取的法律举措。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欧洲科学技术的中心之一。1662年皇家学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人才的培养。英国政府对科技发明实施的保护和奖励政策,如1623年颁布的《专利法》,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度发达的手工工场为科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急需解决的新课题,许多科学家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科学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19955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纳入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致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加强基础教育,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并促进教育同经济、科技密切结合,积极探索建设面向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与教育体系。“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如何提升党争力、保持发展动力指明了方向。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欧洲科学技术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背景及实施的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