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55

材料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极端不合理是造成中国农民贫困化的根本原因。南京国民改府成立之初,虽然做了一些努力和工作,但农村土地关系恶化的势头仍没能遏制住,农村经济日盖走向崩溃。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土地法》,规定:中华民国的土地属于国民全体。其经人民依法取得私有权者,为私有土地。“以自耕作为目的。约定支付地租,使用他人之农地者,为耕地租用。”凡可通运之水道、天然形成而为公共需用之湖泽、市镇区域之水道湖泽。其四周相当范围内之公有土地,一律不得私有;政府时于私有土地,得斟酌地方需妥、土地种类及土地性质,经中央地政机关核定后别限制个人或团体所有土地面积之最高额。

——整理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法》颁布的目的及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法》进行简评。

18-19高三·湖北孝感·阶段练习
知识点:其他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规定:中华民国领域内之土地,属于中 华民国国民全体,其经人民依法取得所有权者,为私有土地;以自为耕作为目的之约定支 付地租使用他人之农地者,为耕地租用。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土地法》规定:所有封建地主、豪绅、 军阀、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无论自己经营或出租,一概无任何代价的实行没收。 被没收来的土地,经过苏维埃由贫农与中农实行分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容、影响分析两个《土地法》的不同之处。
材料二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斯大林提出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但斯大林认为由于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会尽其所能地劳动,所以,社会就应该 淡化劳动者之间劳动成果的不同,不需要严格按照按劳分配原则分配消费品,以保证社会 主义的平等。所以这一原则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就演变成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即按差额 极小的份额分配,也就是按人分配。
——摘编自《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分配制度及教训》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由于片面强调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把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看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导致了种种社会弊病和丑恶现象:劳动条件 差,劳动时间长,工资水平低,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尖锐。一方面,占最广大人口的工人 阶级的贫困化,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劳动群众支付能 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另一方面,社会矛盾 的激化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动摇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稳定局面。
-——摘编自《历史教学》
(3)根据材料三,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 初期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这些问题实施的具体措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1029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公务员任用条例》,正式开始实施文官制度。19333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更为正规的《公务员任用法》,对公务员的任用资格、程序做了详细规定。南京国民政府将文官选拔考试分为高等考试、普通考试和特种考试三种,对公务员进行分类选择,与西方普遍实行的文官制度接近。应考者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能力等因素,选择不同性质的考试,使考试录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量才而用、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常洪波《南京国民政府文官选任制度的历史反思》

材料二   19791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这是一份公务员在考核制度上具有开拓性意义的文件。其规定,干部考核在党政干部考核的基础上可以加入民意投票的方式进行考核。而在考核期限上,提出平时考察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在考核结果上,确定能生能降的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两次不能通过的,予以调任或降级。份文件虽然没有以条文形式规定公务员考核的具体内容,但规定了干群督的考核目的、民意投票的考核方式,首次提出了平时考核等具体内容,文件中更是首次提出考核标准是在德、勤、能、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这些内容在公务员考核的目的、标准、程序和结果方面有着开拓性的意义。

——摘编自刘梦新《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官员选拔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颁布《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出台的背景及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