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士人对研究的领域和方法有广泛的兴趣,例如:政治家曾国藩试图把宋学、汉学、文学和格物致用,融合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基本学识,即礼学,以反映儒家礼的概念。康有为从理学研究转向今文学,再转向西方政治改革著作。学术上的广泛兴趣和调和折中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因此,晚清的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由分裂而趋向整合。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人和为这个运动振奋起来的人,有些始终在政治和思想上停留在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民主主义水平上,有些则由此开始了新的探索。世界的形势和中国的现实使他们感到资产阶级思想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运动的发展中突破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樊篱,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开始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学术界的发展趋向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后的学术界出现的新现象,并就此进行简要评述。
18-19高二上·湖南·期中
知识点:魏源与《海国图志》康梁维新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如射、御都带有军事训练性质,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这些文士已经脱离了分封制和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他们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即使是专研汉学的学者也放弃了传统的不问世事的态度,所有晚清士人都坚信,在公共事务上他们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士人对研究的领域和方法有广泛的兴趣,例如:政治家曾国藩试图把汉学、宋学和格物致用,融合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基本学识,即礼学,以反映儒家“礼”的概念。康有为从理学研究转向今文学,再转向西方政治改革著作研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士人阶层的社会贡献,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

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他们已经脱离了分封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又义务对社会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即使是专研汉学的学者也放弃了传统的不问世事的态度,所有晚清人士都坚信,在公共事务上他们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士人对研究的领域和方法有广泛的兴趣,例如:政治家曾国藩试图把汉学、宋学和格物致用,融合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基本学识,即礼学,以反映儒家“礼”的概念。康有为从理学研究转向今文学,再转向西方政治改革著作研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士人阶层的社会贡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