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1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2年,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失利,滇缅公路被切断。撤退到怒江东岸的远征军余部与日军隔岸对峙。1943年日军战略专家预见到松山作为支撑滇西和缅北防御体系重要支撑点的作用,遂拟将松山建设为永久性防御要塞。日军进入缅甸后,为了改变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国民政府1943年成立了远征军司令部,开始着手准备,并积极争取美国盟军总指挥史迪威的支持,从印度等地调来大批有经验的美军军官指导训练。1944年6月,发起松山战役。7月,卫立煌将长官部驻地移至距怒江前线不到50公里处,亲临阵地指挥所指挥战斗。松山战役期间,中国方面先后投入约五万余人,对敌每一阵地每一据点的攻克都经过反复争夺,短兵相接,肉搏冲杀而得的。同时,滇西各族人民为远征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最终歼灭日军1200余人,占领了这一战略要地。战役的胜利,不仅大大增长抗战胜利的信心,还打破滇西战役僵局,拔下滇缅公路上最硬的钉子,为最终打通公路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摘编自于戈《1944:松山战役笔记》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松山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取得松山战役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2019·河北·一模
知识点:二战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2年,日军击退了驻缅英军,从而攻占了缅甸。日军的下一个目标无疑是缅甸的西部邻国——印度。1944年3月8月,日本缅甸方面军发动英帕尔战役。日军企图夺取盟军反攻基地英帕尔,威胁盟军重要补给基地迪马布尔,并切断中印公路,改善其在缅甸的防御态势。3月15日,日军主力第15、第31师强渡钦敦江投入进攻。经过数月惨烈的战斗,日军的进攻遭到惨败,7月10日,日军大本营下令停止英帕尔战役。此役,日军伤亡6.5万人,英印军伤亡1.6万人。此时,中国远征军也在缅甸发起反攻。之后,日军再无能力进攻印度本土。英帕尔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著名战役,西方和日本的军事史学家评价这是日本历史上在陆战中遭到最惨重失败的一次战役,日军在开始发动进攻时约有10万人,结果有53000—人在战斗中死亡或失踪,并且败退回原来进攻的出发地。英帕尔会战后,作为日军驻缅方面军主力部队的15军,已不再具有一个战役兵团的战斗力了。盟军在印缅战场,从此转入了总进攻的战略阶段。

——摘编自于江欣《论东南亚战场的战略转折——英帕尔战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发动英帕尔战役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盟军取得英帕尔战役胜利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隋唐的民族政策表现得较为开明。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唐的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还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事务,并可世袭,相对松散的羁縻方式却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1941年,日军进攻英国殖民地缅甸,应英方要求,中国筹组远征军入缅协防。滇西方面,设立了中国远征军长官司令部。远征军一部渡过怒江,与沦陷区各族民众抗日武装一道,开展艰苦的敌后游击战争。入缅后,日军深刻感受到中国军队“战斗意志始终旺盛,直至最后仍固守阵地拼死抵抗,确实十分英勇”。印度方面,中国驻印军在蓝姆伽进行了扩充、整训,中美联合开通了从印度阿萨姆到中国的“驼峰航线”。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和中美混合部队从印度率先反攻,揭开了滇西、缅北反攻战的序幕。中国远征军1944年5月正式发动反攻,强渡怒江,歼敌2万多人,在中国战场上率先把日军赶出国门,与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

——摘编自王文成《滇西抗战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意义一一纪念滇西抗战暨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60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滇西抗战暨远征军入缅作战胜利的原因,说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军事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