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4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年爽诉等人上奏设立一个专门培养科技人才的机构—京师同文馆。1867年之前,它纯粹是一所外国语学堂,以培养翻译人才为目标,“所以课程方面,只限于外国语言文字

;同时也不抛弃汉文”。1867年算学馆成立后,新增课程包括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和格致。

——《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与考试及其启示》

材料二   1922年民国教育部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直隶省教育厅组织教育大会商讨改革细则。教育界代表认为直隶为工商业发达地区,实业领域人才供不应求,断教育改革应满足此方面人才培养的需求,决定在南开展开试点工作。南开高级中学分为文科、工科、商科、教育科四类,均开设国文、英文、算学、西洋史、中国史、修身、体操等课程。文科还单独设有政治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经济学、第二外语等课程;理科设有化学、物理等课程,增加算学科课时比倒;商科设有商业常识、经济学、薄计学、打字等课程;工科则增加化学、物理比例,增设机器学、测量、建筑学等课程。

——《壬戌学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同文馆课程设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开高级中学的进步性,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18-19高二下·河北石家庄·阶段练习
知识点:“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表1
国别
译书类别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 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2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 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 科
农学、林学等
工 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 科
医学、药学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材料三     
1952年教育部按照中共中央 “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提出了 “及时培养供应各种建设事业(首先是工业)所必需的高、中级干部和技术人才”的任务,为此决定增加高等学校95所,其中高等工学院50所,师范学院25所。教育部拟定发布了 “关于全国高等学校1952年的调整设置方案”,仿照苏联高校模式,以华北、华东和东北三区为重点实施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这次调整的特点是:除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外,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全宗》华东师范大学版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1952年我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的背景。综上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发展会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国别
译书类别
其他总计百分比
哲学宗教102232377.0
文学艺术83411264.9
史地810902012824.0
社会科学133833713625.5
自然科学109732011221.0
应用科学3324265610.5
杂录52247387.1
总计5732321123533
百分比10.76.060.223.1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科目专业备注
经学科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各科预科阶段均须
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政治、法律
文学科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科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科农学、林学等
工科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科医学、药学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材料三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院——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

——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

(1)根据材料一中的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中的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1952年院系调整的现实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