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7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最早创办的新教育机构是京师同文馆。它在开创时只是为了应付外交的迫切需要,因此馆内仅设外文馆,课程也很简单。在同文馆为期八年的教学计划中,除了学习外文之外,还规定学生学习外国史地、数理启蒙、代数、物理、几何、机器制造、微积分、航海测算、化学、天文测算、国际法、地理金石、经国策。继后同文馆还逐步设立了观象台、格致馆,使学生有实验条件将所学科学原理以实验手经验证。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使同文馆从单纯培养翻译人才的机构逐渐成为具有科学内容的新学堂,标志着科学开始渗入传统的育才制度之中。在同文馆的章程中规定“每三年举行大考后,择优奏保官职,自八九品衔起,至分部行走。洋务派并不想以新标准去取代八股取士,只是希望学堂学生在仕途上也有一席位置。

——叶小青《近代西方科技的引进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同文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师同文馆的历史意义。
18-19高二上·四川雅安·期末
知识点:“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选官制是中国文官制的基石。因为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正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因此从隋唐时期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儒家经义,与各种政务并不相合,主要的目的是笼络读书人,愚化百姓。科举考试的形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从初级到高级的层级考试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已深深地灌输到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   1861年京师同文馆设立之初只是一个单纯地培养西方语言人才的机构。此后随着其不断发展,先后添设了撰修馆、天文算学馆和格致馆……京师同文馆对学生的升迁制度为:“大考绩优,可授七、八、九品官。在馆绩优学生,固有随时派充总署翻译,或赴有关衙门差委,或分赴各省任职,或随使出洋,或担任教职,出路不一而定,其七品官大考两次,可以投为主事”。……同文馆选送的官员分派到各衙门,尽管为数很少,但由于其知识的实用性,无疑会对传统的官员形成一定的冲击,给传统的衙门补充了新鲜血液。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逯慧娟《同文馆与中国文官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选官制的特征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科举文官制相比,近代同文馆选送官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师范教育制度都得到确立与发展,师资培养模式最终定望。虽然各国师范教育确立的过程各有特点,但近代西方师范教育的发展大致走过了相同的道路。在各国由初级教育到中级教育普及的过程中,师范教育的层次得到不断提升。师范教育最初是单性别的,面向男性,后人们认识到女子担任教师(尤其是初等教育教师)的潜力及优势,逐步面向女性,使得女子师范教育发展较快,师范生中女性比例不断提高。办学者也由私人出资到以公办为主,培训内容逐步扩展。近代西方师范教育制度的发展过程中确立的公立、免费等原则,在当代认为世界上被绝大多数国家所遵循。

——摘编自李先军、杨汉麟《近代西方师范教育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材料二   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成立,标志着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开始。师范馆是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为保障生源,培育急需人才,师范生免交学费。同年清廷在日本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制定了壬寅学制,规定每所高等学堂要附设师范学堂,以培养中学堂教员为目的,并按照《京师大学堂师范章程》办理。一年后,清廷制定《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明确规定各优级学堂的具体办学标准,敦促各省城设优级师范学堂,旨在培养中学堂教员及管理员。此外,师范教育开创了实习制度,优级师范学堂可附设小学堂和中学堂,既方便了学生实习,又留有研究和实践教学方法之用。

——摘编自王璞、洪雪《近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及其特质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师范教育制度最终得以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