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3 组卷15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住房制度改革关乎国计民生,从其推行之初,便引起各方的关注。1988年1月,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2月批准印发了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这标志着住房制度改革进入了整体方案设计和全面试点阶段。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改革已进入深化和全面实施阶段。经过20多年的改革,人均住房面积从1978年的不足7平方米提高到2004年的25平方米,住房内在质量也显著提升。单位建房、实物分房的旧体制被打破,住房货币分配制度逐步发展;城镇私有住房比例大幅增加,占住房总量的85%以上;住房投资和供应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商品住宅投资占城镇住宅投资的比例达到83.3%;存量住房交易日趋活跃。市场中介服务业务快速发展;统一的房地产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确立和越来越充分的发挥。另外,据统计,在2003年GDP增长的9.3个百分点中,有1.8个百分点是房地产业直接贡献的。中国房地产业还直接带动了57个相关产业的产出增加,产生了广泛的行业推动力。

——摘编自贾康刘军民《中国住房改革背景的住房保障:演进与发轫》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住房改革的成效及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住房改革取得成效的原因。
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
知识点:其他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住房紧缺,形成大批贫民窟,1879年,纽约市通过专门法案倡导新式住房设计,改善贫民住房情况,但直到1908年还没对住房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其他城市更是一拖再拖,一战期间,联邦政府实施了两项战时应急住房计划,为工人和军人家庭建造公共住房.20世纪30年代,联邦政府开始扩大在一战时期的做法,1934至1937年间,美国公共工程局以解决就业的名义新建住房21640套.1937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住房法》,并建立美国住房暑负责贫民的公共住房建设,到二战结束时,该署为16.8万个建筑单元提供了90%的资助,

——摘编自王旭《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等

材料二   住房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一直受到政府和民众的普遍关注.1988年1月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2月批准印发了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t美于在全图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这标志着住房制度改革进入了整体方案设计和全面试点阶段.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改革已进入深化和全面实施阶段,经过20多年的改革,人均住房面积从1978年的不足7平方米提高到2004年的25平方米,住房内在质量也显著提升.单位建房实物分房的旧体制被打破,住房货币分配制度逐步发展.市场中介服务业务快速发展,统一的房地产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确立和越来越充分的发挥.另外,中固房地产业还直接带动了57个相关产业的产出增加,产生了广泛的行业推动力。

——摘编自贾康、刘军民《中国住房改革背景的住房保障:演进与发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前期美国住房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产生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20世纪前期美国住房政策相比,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不同之处,并说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城市住房的建设和分配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在整个计划经济时期一直沿用。这一时期,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制度规定,住房都被视为城镇居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和福利。土地由政府无偿划拨,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职工只需支付为数很少的租金,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住房的居住属性的高度重视。1980年,我国政府实行住宅商品化政策。1986年,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立,指导和协调全国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199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出台,明确提出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根据“坚持配套、分阶段推进”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改革探索,推动了由住房实物福利分配向货币化分配的转变,特别是逐步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针对长期低工资政策导致居民购买力有限的现实,较好地实现了住房资金的快速集聚。与此同时,着手建立经济适用房制度,并于1995年出台《国家安居工程实施方案》,开展以“安居工程”为核心的经济适用房建设试点工作,截至1997年全国经济适用住房的新开工面积达1721万平方米,投资额达185亿元。

——摘编自裴凌罡《从民生视角看新中国城市住房供给制度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住房供给制度变化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末我国城市住房供给制度改革的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