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文,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国会两院经过辩论后,分别于4月和5月通过关于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法案,拨款4亿美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政府。“杜鲁门主义”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从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美国外交战略虽然有一系列不同的标签,但其总战略遵循杜鲁门主义的遏制战略。

——摘编自王芝《略论“杜鲁门主义”在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与作用》

材料二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出访亚洲途经关岛,宣布对亚洲的新政策。其要点是: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国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而美国则避免卷入越南式的战争。集体安全是美支持其盟友对付国内或核大国的威胁所谋求的一个目标。以后,尼克松在历年的国情咨文中,进而把这一政策延伸为全球政策,以及处理与其盟友全面关系的总方针,其中心点是,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摘编自时殷弘《尼克松主义》

材料三   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以后,推行了“重振国威”的全球战略,对苏采取强硬态度。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以此作为排挤苏联势力的主要手段。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苏从数量竞争转为质量和技术竞争。鉴于70年代苏联已经在战略核武器的数量方面赶上美国,美国打算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为此,里根于1983年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即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作为美国第41任总统的乔治·布什,是里根主义的忠实实行者,在其任内,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摘编自叶霖《里根主义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及历史命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杜鲁门主义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历史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里根主义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8-19高一上·河北邯郸·期末
知识点:中美关系正常化冷战的含义和过程苏联解体和走出低谷的俄罗斯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冷战与两极格局两极格局的瓦解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民主党人杜鲁门认为,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美国要担当“世界警察”的责任,“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杜鲁门主义”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为贯彻杜鲁门主义的原则,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导致中美关系紧张。

材料二1969年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时,美国二战后两度介入战事的恶果在国内日益突显,再加上美苏争霸的态势以及世界局势的变化,迫使60年代末的美国对外战略已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出访途中提出美国在亚洲的新政策,其要点是: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第一篇国情咨文中,把只是针对亚洲的新政策正式发展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即“尼克松主义”,宣布要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原则作为尼克松主义的“三个支柱”。其内容是:美国从实力地位出发,通过对话和谈判稳住苏联;承认西欧、日本同美国的“伙伴关系”,来获得盟国的支持,牵制苏联,达到战略收缩的目的;同时利用中苏矛盾,制约苏联,使美国在外交上有更大的主动权。并指出,其中心点是,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平安、张仲明等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主义”出台的历史背景,并简析其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即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尼克松说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材料三
鉴于苏联军队于1979年12月侵入阿富汗,美国总统卡特1980年1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这一声明被称作卡特主义。它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推行避免卷入局部的地区性冲突政策的一种修正。
——《战后国际关系史》
(1)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
(2)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贷款和出租或器法蒙》又称《租借法》,是美因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蒙。1941年1月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贵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

——《历史上的今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该法案的原因。

材料二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袅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全,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郡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者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氏族”。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并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三 尼克松说: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咨文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所说的“转折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3)对比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
(4)依据上述所有材料,指出其对现实国际关系领域有何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