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0 组卷20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地人。他的太叔祖周荣以明经入仕,曾祖周兴更是才高八斗,少有名誉,这使周瑜自添了几分儒雅。他的叔叔丹杨太守周尚深知其侄乃人中龙风,于是让周瑜来到丹杨,早晚对其有所教诲。兴平二年,周瑜的至交孙坚之子孙策途经历阳时,驰书周瑜,邀其共创天下,周尚把周氏一门之部曲家丁连同粮草船只悉数相赠,周瑜完成了他此生第一次军戎历程。孙策死后,作为淮泗集团首领的周瑜对孙权“独先尽敬,便执臣节”。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等许多能臣贤士。为维系东吴本土人心,周瑜一方面主持对山越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留意提拔和任用东吴一代本土将领。

——摘编自崔兰海《论周瑜的谋略和胆识》


(1)根据材料,指出周瑜能够成为一代“人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瑜巩固东吴政权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19-20高三上·广东揭阳·期末
知识点:其他人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王艮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出身于手工业的思想家、教育家,心学的后继者,38岁时拜王阳明为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创立了泰州学派。王阳明认为良知是人性的体现和成圣成德之根据,王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良知“当下具足”的本性,主张良知“现现成成”“天然自有”,将良知的实现看作是一种自然发生的过程,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工夫。他将传统儒学的“天理”解释为“天然自有之理”。“天然”就是“百姓之道”“日用之道”等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内容,正式提出了“百姓日用即道”的基本主张,强调“道”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肯定了“道”之“愚夫愚妇可以与知”的一面。王艮的“格物”说指出应当由人民来“格”国家的过失,而“物”则是指整个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个人应该具有自我尊严,不应处于屈从,而应处于主导地位。王艮积极从事民间讲学活动,坚持“有教无类”的传统,将教育对象平民化。在教学过程中王艮注重用“简易明白”“启发诱导”的方法教育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启发学生的觉悟。

——摘编自王强《王艮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艮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艮思想的特点并简要评价。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