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7 组卷179
在国际格局演变中,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力量;但是,在大国之外,也还存在许多其他重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质是超级大国竞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全球政治已变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

——摘编自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战后,美苏形成冷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2)材料二反映了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国际格局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18-19高一上·江苏扬州·期末
知识点:美苏“冷战”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冷战与两极格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在国际格局演变中,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力量;但是,在大国之外,也还存在许多其他重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摘编自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质是超级大国竞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有人将其同美国二战后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与马歇尔计划有着本质区别。

——张鑫:《“一带一路”根本不同于马歇尔计划》

材料四 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全球政治已变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

——摘编自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外”的原因,据此分析当时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
(2)战后,美苏形成冷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实施目的的主要差异。
(4)材料四反映了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1945年部分大事记

时间事件
1914年美国工业产量相当于欧洲总和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
1917年俄国革命开始;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西欧各参战国饱受大流感打击,士兵的枪已经成了拐杖
1918年9、10月奥匈帝国境内一系列地区宣布独立
1918年11月德国柏林工人起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1921年召开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1929年美国股市崩溃
1933年纳粹夺取德国政权
1936年日本广田弘毅内阁上台
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材料二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质是超级大国竞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   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全球政治已变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

——摘编自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快一战结束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概述二战全面爆发的经济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中各主要战场发生根本性转折的国际政治前提。
(3)战后,美苏形成冷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4)材料三反映了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在国际格局演变中,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力量;但是,在大国之外,也还存在许多其他重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非常大。第一项规定确立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的税率。第二项规定使“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获得了管理自己的权利。第三项规定则保证了以后其他国家在中国得到任何权益,英国都可以同样享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质是超级大国竞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四: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五: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他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1993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条约中的内容并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从半殖民地状态一跃成为五大国之一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回答,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形成冷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回答,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和瓦解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
(5)材料五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列举20世纪60、70年代冲击两极格局的主要因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