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20
上海是近代中国电力工业的发祥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2年,英商立德尔等招股筹银5万两,组建上海电气公司,并从美国购得发电设备创办了中国首家发电厂。7月26日试灯的亮灯盛况标志着中国电力工业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充足的电力“不仅供应城市照明,而且为新兴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提供动力,大大促进了城市的工业化,成为鼓舞中外资本在上海向近代工业投资的重要推动力”。

材料二 租界内应用越来越广泛的电灯,上海人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映。有识之士对之赞赏,称之为“奇异的自来月”,咏诗加以称颂;而地方官吏却认为“电灯有患”,如有不测,将焚屋伤人无法可救,一度下令禁止租界里的华人使用电灯,并照会英国领事馆停用。……1897年秋,新任上海道台蔡钧与上海县令黄承暄决意效仿租界,拨银4000两,创设南市电灯厂,从英商沪北怡和洋行租来一套发电机,仿照租界的办法,用洋松木制成电杆,沿着新辟的外马路(今中山南路)树起30盏路灯。

1936年,上海的城市人口已逾300万,跃居为“世界第五、远东第二、中国第一”的国际性大都市。此时,上海的发电设备容量已达26.62万千瓦,占到全国总容量的45.5%。每至入夜,上海滩灯火通明,恰似诗中所描绘的“水晶帘映宝灯明,海上移来不夜城。”“不夜城”随之成为了上海的又一代名词。

——以上材料摘编自《上海档案》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电力技术传入我国的特点并分析其传入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电力技术传入我国的影响。
2019·河南郑州·一模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8年开始,伦敦城市街道委员会数次组织商业公司进行电灯照明实验而未果,虽然1882年的《电力照明法》推进了实验进程,但是其成本比传统的煤气还高25%而无法推广。1885年休·瓦特的新弧光灯专利推动了相关公司电力产业的扩大和技术进步,大大降低了成本,1891年成功点亮了永久性电力路灯,并迅速在主干道推进。但是在人群聚集的贫民区,不仅没有电灯,连煤气路灯都没有保障,伦敦市区呈现出“一处灯火辉煌,一片漆黑冷寂”的局面。

——摘编自R·伯恩著《伦敦市的街道照明开端》

材料二   1882年,英商立德尔等招股筹银5万两,组建上海电气公司,并从美国购得发电设备创办了中国首家发电厂,于乍浦路(租界)建造电力路灯。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前后,上海租界已“均有电灯,英界尤多,如星罗棋布。然而城内之天灯,几同黑暗世界,明晦悬殊,未免相形见绌也”。1897年秋,新任上海道台蔡钧与上海县令黄承暄决意效仿租界,拨银4000两,创设南市电灯厂,从英商沪北怡和洋行租来一套发电机,仿照租界的办法,沿着新辟的外马路(今中山南路)树起30盏路灯。但一直到解放前,区境仅有少数越界道路装有路灯。

——摘编自李维清《上海乡土志》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后上海市路灯随区域扩展、随道路辟筑一起发展,到2010年,路灯总数增长为469.86千盏。80年代以后全市街坊(里弄)、棚户简屋区、新村工房住宅区皆增加路灯,并设路灯科(所)管理。近年来,在党政部门的鼓励下,LED灯、太阳能路灯、多功能的降净路灯、智能芯片的智慧路灯快速发展,还出现了以崇明县港沿镇惠军村为代表的自动路灯。控制设备从定时钟发展到光控组合箱、电脑组合控制。

——摘编自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上海通》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伦敦市和上海市电力路灯发展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伦敦相比,上海路灯发展的优势,并分析上海路灯快速发展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节选)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事记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1875年法国第一座发电厂在巴黎建成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机
1879年德国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电机机车
1879年美国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190万美元的产品
1882年美国爱迪生在纽约市建成第一座中心发电厂
1890年美国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2180万美元的产品
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621座.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
1907年德国23.3万家机器动力企业中,使用电动机的企业有7.1万家,总马力达到190万以上,居各种动力之首,占动力总数的30.6%

材料二与世界有电的历史几乎同步,1879年中国上海公共租界点亮了第一盏电灯,随后1882年由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公用电业公司一上海电气公司。

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北京,以及东北等租界相继开办了一些以解决照明为主的公用电业。同年,华裔商人成立广州电灯公司,开始了民族资本创办电力的历史。

1904年比利时商人与北洋军阀政府在天津签约成立了电车、电灯公司,并于1906年开始了中国交流电的历史。到1911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才有2.7万kw,有电的地方仅是上海、广州、北京、香港等中心城市和租界内,中国电力工业处于刚刚起步的幼芽状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电力工业诞生的意义。美国、德国在电力工业中的成就折射出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领先地位,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这一领先地位所产生的影响。

(2)综合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电力工业起步的社会背景和中国电力工业的特点,并指出我国电力工业兴起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上海港一开放,西方列强纷至沓来,争先恐后进行殖民贸易。1853年,英国对华贸易50%以上在上海进行,标志着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首要港口。上海开埠后,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京货店、广货店,专门经营北京和广州的商品。帝国主义先后在上海投资建立了最早一批外资工业——船舶修造业、打包业、加工工业、轮船业、码头仓栈业等,上海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心城市。轮船业的兴起,推动上海港口区域向租界地区移动。租界城区成为上海城市的代表和象征,原本的“东南都会”———老县城则成为租界的附庸。随着上海港吞吐的外贸物资的增多,外国银行的金融活动进一步开展起来,外滩逐渐形成一个金融中心区,被人们称为“上海的华尔街”。

——摘编自黄婷《开埠初期的上海港与上海城市发展(1843——1914)》

材料二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累计实到外资2400多亿美元。现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87家、外资研发中心448家,是我国内地外资总部型机构最多的城市。“走出去”网络遍及全球178 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上海对外经贸合作的新机遇和新空间。

——摘编自国新网(2019年7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埠对近代上海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促进因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