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8
今年是一战结束一百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应从“时代”、“格局”和“人”三个层面来看待战争缘起和战争责任。从“时代”看,现代条件下(含义之一是全球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大国霸权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技术的迅猛提高,是20世纪初可能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从“格局”看,20世纪初两大对立的同盟体系和军事集团的新格局的形成,为从局部战争演化为全面战争埋下了祸根……

——根据潘人杰、李巨廉《关于世界大战起源问题的若干思考》

材料二   一战给予古老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封建制度以最后的一次打击。在土耳其、俄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帝王宝座倒塌了。这次大战的确是民主制度的一次胜利。但对现代文明的基本问题,如工业主义和民族主义、经济保障和国际稳定等等,这次大战并没有作出任何回答。而且,它使欧洲主要国家的实力被严重削弱了,它们面对的则是经济力量日益兴盛的美国,建立起革命政府的苏俄,以及反殖民运动蓬勃开展的非洲和亚洲。

——摘自《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最大影响则集中体现于对人类进步信仰的丧失,这种信仰在1914年6月以前曾被视为西方文明的标志。……毫不夸张地说,战争使欧洲知识界的精英们坠入绝望的精神探索,在战争留下的一片愁云惨雾中寻求答案。

——(美)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时代”和“格局”两个角度,阐述“为什么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性的大战”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人思想观念的影响。
18-19高二上·浙江台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一战的背景一战的经过一战的影响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今年是一战结束一百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的极端残酷性以及交战各国经济危机的加深,使人民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到战争后期,反对战争、要求和平成为一些国家发生革命的重要动力。战后欧美各国的反战与和平运动得到了大发展。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尝试保障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应运而生。一战曾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

—摘编自徐蓝《一战史研究的新问题新进展新观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

材料二一战给予古老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封建制度以最后的一次打击。在土耳其、俄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帝王宝座倒塌了。这次大战的确是民主制度的一次胜利。但对现代文明的基本问题,如工业主义和民族主义、经济保障和国际稳定等等,这次大战并没有作出任何回答。而且,它使欧洲主要国家的实力被严重削弱了,它们面对的则是经济力量日益兴盛的美国,建立起革命政府的苏俄,以及反殖民运动蓬勃开展的非洲和亚洲。

—摘自《现代世界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没有回答现代文明基本问题”的原因。

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质的差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区别?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

材料二   苏联时期把十月革命看成现代史的开端,称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俄罗斯现在的教材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作为现代史的开端,把十月革命纳入“‘大震荡’时期的俄国”来考察,这一时期从1914年开始到国内战争结束。1917年发生了俄国大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同属于俄国大革命。

——《俄罗斯学刊》2018年第1期

欧洲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人们往往认为这一时期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并且把造成这种“黑暗”的原因归咎于基督教会(天主教会)。


(2)结合史实分析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是如何走出基督教统治的“黑暗时代”的?
(3)依据材料二,指出俄罗斯现行教材把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合称什么?把它们纳入俄国哪一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称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的原因。

材料三   回到具体世界历史的空间中,如果要在我们通常所说的近代和现代之间划出一条时间标志的话,那么理应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事实上,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启了20世纪的大门,使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李宏图《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历史的开端》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主要表现。

材料四   一战给予古老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封建制度以最后的一次打击。在土耳其、俄国、奥如帝国、德意志帝国,帝王宝座倒塌了。这次大战的确是民主制度的一次胜利。但对现代文明的基本问题,如工业主义和民族主义、经济保障和国际稳定等等,这次大战并没有作出任何回答。而且,它使欧洲主要国家的实力被严重削弱了,它们面对的则是经济力量日益兴盛的美国,建立起革命政府的苏俄,以及反殖民运动蓬勃开展的非洲和亚洲。

——摘自《现代世界史》


(5)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一战没有回答现代文明基本问题”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其历史必然性;它在带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拉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应从“时代”、“格局”和“人”三个层面来看待战争缘起和战争责任。从“时代”看,现代条件下(含义之一是全球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大国霸权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和技术的迅猛提高,是20世纪初可能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从“格局”看,20世纪初两大对立的同盟体系和军事集团的新格局的形成,为从局部战争演化为全面战争埋下了祸根……

——根据潘人杰、李巨廉《关于世界大战起源问题的若干思考》整理

材料二中国晚清以来,东西方两个世界的激烈碰撞,导致中国日益边缘化。一战的爆发,为中国谋求改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史机会。中国的精英们认为,如果中国加入一方,并成为战胜国,那么必然有资格参加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会,从而挽回半个多世纪以来丧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使中国与其它国家享有平等地位。

——根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时代”和“格局”两个角度,阐述“为什么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性的大战”。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中国“精英们”主张参战的核心诉求。结合一战后的有关史实说明这一诉求是否完全实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