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5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德波战争中德国势如破竹的情况下,苏联却迟迟不肯出兵……德国是处在趋向于立刻结束战争并达到和平的国家地位中,而那在昨天还高喊反对侵略的英国和法国,却主张继续战争而反对缔结和约。英美等国直到法国被击败后才想到联合苏联。1940年,以反共著称的丘吉尔给斯大林写了乞求联合的信。但苏联的愿望是让各方立即达成和解而实现一种制衡,而不是让战争持续和扩大下去,甚至在1941年6月21日晚上收到德军翌日进攻的情报后,斯大林仍然坚持:“边境各军区的部队绝不要上挑衅的当,以免引起麻烦。”

——摘编自潘高志《简析冷战前苏联对西方政策的沿革》

材料二   1941年6月23日,斯大林便向苏联和共产国际领导人指示,各国党应不再提出社会主义革命问题,共产国际要退出公开场合。7月13日,苏英签订了对德作战的协定,苏联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1943年10月,莫斯科苏美英三国外长会议上,三方共同宣言:同盟国家要把战争一直进行到敌人放下武器并无条件投降为止。

——据伊·费·伊瓦辛《苏联外交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斯大林对德国法西斯侵略态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斯大林产生上述两种态度的国际背景。

2019·广东·一模
知识点:二战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是不应该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我们。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

——摘自【英】莫瓦特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组译《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

——摘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后法国和美国对德国政策的区别及差异的原因。分析巴黎和会无法实现真正和平的原因。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的“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材料四   国际秩序的演变

19418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拉开了创建国际新秩序的序幕。
19421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194311开罗会议规定日本侵略中国的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19431112德黑兰会议对战争进程和结束战争有重要作用,围绕《大西洋宪章》的目标落实进行了谈判。
1944810布雷顿森林会议,规定了战后世界的基本经济秩序。
19452雅尔塔会议结束,未来世界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19456《联合国宪章》通过,标志着联合国的建立。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与雅尔塔体系建立的关联。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法国战败后,英国孤军奋战抵抗已控制了绝大部分欧洲的德国。英帝国总参谋长迪尔说:“我们国家一千多年来正第一次面临遭受入侵的危险。”1940年美国已经逐渐同英国结成一种日益亲密的伙伴关系,同时,英国力图打开与苏联关系的新局面。英国派遣了对苏联有好感的工党左翼领袖克里普斯出任驻苏大使。尽管由于过去的陈见和隔阂,英国的努力成效不大,但是英国仍然不放弃努力。苏德战争爆发前,英国情报处将早就获得的有关希特勒发动侵苏战争的情报转告给苏联。事实上,英国对苏联的参战期待成为希特勒下决心进攻苏联的原因之一。在希特勒看来,“如果俄国被摧毁,英国的最后希望就会粉碎…‘如果俄国垮了,对英国来说,美国也就保不住了”。苏德战争爆发当天,丘吉尔掩盖不住内心狂喜,表示“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当时,英国著名工党评论家迈克尔·富勒这样评述:“1941年6月22日以前,英国的胜利是梦想,而在这一天之后,英国的胜利已在预计之中。”7月12日,英苏签订了《苏联和大不列颠政府关于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英国与苏联从东西方两边建立抗击德国战线的态势已然形成。

——摘编自夏正伟《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两线作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英国期待苏联参战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英签订《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的历史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