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3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西方由于文化与历史发展背景的不同,在婚姻爱情观上也有一定的异同,这在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例如:

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林黛玉寄人篱下,虽然能得到贾母的疼爱,跟贾宝玉两情相悦,但最终王夫人和贾母在为贾宝玉选妻子的时候,还是更多考虑经济基础以及门第关系,选择了家底殷实的薛宝钗。贾宝玉最终兑现了对林妹妹的承诺出家为僧,薛宝钗最终也只有守着一段残缺的婚姻。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西方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开篇中对男主人公的介绍就是对其财产的介绍,奠定了当时人们将经济基础视为婚姻基础的主张,同时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两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据冯秀林《从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看爱情婚姻观的异同》等


结合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文学作品介绍中提取一个视角,拟定成一个观点,并就此观点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中外关联,阐释全面)
2019·湖南长沙·模拟预测
知识点:现实主义文学史学研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8年至1905年近四十年时间活跃在博物馆移植舞台上的是西方来华人士,他们(传教士、知识分子)在中国建立的博物馆一度成为后来国人创建博物馆的范式。与19世纪中期的国人海外游记中简单地介绍博物馆外观“巍巍乎,大哉!”不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游历官绅已开始比较中西古物保护、利用等方面的异同。与游历官绅相比,留学生对博物馆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早在1849年《瀛环志略》里介绍的西方“古玩库”,就对其教育民众的公共意识表示欣赏。维新人士创办上海强学会时首次明确将创办博物馆与启蒙、强国联系起来,认为博物馆有“博览兼收,以为益智集思之助”。1924年,冯玉祥部下进驻北京后成立专门的国立博物馆,众多的深宫古物最终于1925年在博物馆公开展示。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古物保存法》,向社会公众阐释古物是一种社会遗产,而不是一家之遗资。20世纪30年代,中国博物馆协会建成,开始了博物馆观念的本土化。至1936年,全国已建成博物馆多达77座。

——摘编自徐玲《西方博物馆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材料二   博物馆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19608月,北京历史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苹命博物馆更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20032月,以两馆为基础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组建。该馆现有140万余件藏品;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各地都建有综合性博物馆,以及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专业博物馆。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博物馆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博物馆建设的主要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现代博物馆发展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