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5 组卷1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租庸调制(北魏到初唐的赋役制度)之推行,全靠帐籍之整顿。唐初的帐籍是极完密的。自小孩出生,到他成丁,以至老死,都登载上。政府的租调,全都以户籍为根据。每岁一造帐(人口册),三岁一造籍(户口册),用来和上期的帐籍相比对。地方政府对户口壮丁变动,可以查对到十五年,户部可以查核到九年。户口有异动,田亩有还授(丁年十八授田,六十为老还官),普遍经常地调查登记改动校对。古代交通不便,政府组织简单,纸张亦贵,书写不便。在这种情形下,户口登记逐渐错乱,此制即无法推行。

材料二 唐代租庸调制,务使大家有田地,自可向国家完粮;抽出余暇,为国家义务服役;农业社会里的家庭工业,最要的是织丝织麻,国家征收他一部分的赢余,也不为病。租庸调项目分明,有田始有租,有身始有庸,有家始有调。此制的最高用意,在为民制产,在使有身者同时必有田有家,于是对政府征收此轻微的税额,将会觉得易于负担,不感痛苦。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帐籍制度的特点及其崩溃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别说明“租”、“庸”、“调”的内容,并评价租庸调制。

19-20高三上·福建厦门·期中
知识点:其他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