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日】扶桑社《新历史教科书》

1937年7月7日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日本军突然地攻击中国军。这样,所谓“七七”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不宣而战的战争——就开始了。

——【日】井上清《日本的历史》

材料三   

(1)某班级制作历史墙报,题目是“现代中国外交风云”。请按时间顺序挑选出符合主题的图片资料,并说明你的理由。

(2)比较材料二中两段材料对七七事变描述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原因。

(3)这幅漫画形象地描绘了欧洲的百年历程。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续写对漫画的理解,并为此作品起个合适的题目。

第一部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分成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进行混战,遍地战火,欧洲经济受到重创。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题目:

19-20高三上·陕西西安·阶段练习
知识点:全民族英勇抗战日内瓦会议走向联合的欧洲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日内瓦会议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选取了抗日战争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主题l】抗日战争的起点时间

材料一   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略罪行,强调“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

——据2017年1月12日《人民日报》


【主题2】卢沟桥事变的真相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平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据(日)扶桑版《新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在军事演习中失踪求进入桥东宛平县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中日双方正在交涉期间,日军于次日凌晨突然向宛平城开枪射击,接着又炮轰卢沟桥,挑起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主题3】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

材料四   下图是日本部分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采用的一幅日本军人1937年12月在南京背中国老大娘回家的照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
(2)比较材料二、三对“卢沟桥事变”叙述的不同之处,并据此指出影响历史叙述的主要因素。
(3)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年日军拍摄这幅照片的意图。谈谈你对日本部分中小学教科书采用这幅照片的看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