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5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末期以前,是根据案情的轻重来判罪,虽然有成文的法律,但却是秘密的,并不公之于众。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在子产公布法律23年后,晋国大臣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祷在铁鼎上公布于众,这是新势力在晋国取得政权后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铸刑鼎”公布法律,从形式上看,与先王“不为刑辟”的传统不符;从内容上看,与西周以来的“礼”相违背。因此,遭致叔向、孔子等人的抨击。

——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罗马建立共和国后,执掌法律(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完全被贵族祭司所垄断。遇有讼争,法官徇情枉法,袒护贵族,平民备受欺凌;加上当时高利贷盛行,利率毫无限制,债务奴隶制使平民处于难以生存的境地。贵族的专横激起了平民的反抗,纷纷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八年的激烈斗争,到公元前454年,贵族和平民互相让步,立法委员全部由贵族担任,但法律须经有平民参加的军伍大会通过才能生效。公元前451~450年……将制定的法律刻在板子上,公布于罗马广场,此即《十二铜表法》。

——摘编自周楠《罗马法原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国“铸刑书”的时代背景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贵族和平民通过《十二铜表法》各自获取的利益,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国“铸刑书”与《十二铜表法》所反映的政治斗争差异。
2018·湖北·一模
知识点:罗马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就,中西方法律各具特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强调“以宽服民、以猛服民”。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在子产公布法律23年后,晋国大臣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铸在铁鼎上公布于众,这是新势力在晋国取得政权后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铸刑鼎”公布法律,从形式上看,与先王“不为刑辟”的传统不符:从内容上看,与西周以来的“礼”相违背。

——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后,执掌法律(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完全被贵族祭司所垄断。公元前494年,当时罗马同邻近部落发生战争,而罗马平民拒绝作战,带武器离开罗马,史称“平民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贵族被迫承认了平民选举保民官和召开平民大会的权力,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力不受贵族侵犯。公元前454年,罗马成立一个由贵族和平民构成的十人立法委员会。公元前451年,十人立法委员会颁布了一部法典,并刻在10个铜袁上。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摘编自周楠【nán】《罗马法原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比较春秋时期郑国“铸刑书”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有何异同?

材料二 云梦睡虎地秦简涉及的部分法律


(2)依据材料二归纳秦朝法律内容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对其做简要评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在子产公布法律23年后,晋国大臣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铸在铁鼎上公布于众,这是新势力在晋国取得政权后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铸刑鼎”公布法律,从形式上看,与先王“不为刑辟”的传统不符:从内容上看,与西周以来的“礼”相违背。因此,遭到叔向、孔子等人的抨击。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后,执掌法律(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完全被贵族祭司所垄断。公元前494年,当时罗马同邻近部落发生战争,而罗马平民拒绝作战,带武器离开罗马,史称“平民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贵族被迫承认了平民选举保民官和召开平民大会的权力,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力不受贵族侵犯。公元前471年,平民大会获得特里布斯会议(ComitiaTributa)称号,但其决议仅对平民有效。公元前454年,罗马成立一个由贵族和平民构成的十人立法委员会。前451年,十人立法委员会颁布了一部法典,并刻在10个铜袁上。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请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比较说明春秋时期郑国的“铸刑书”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差异,并完成以下表格。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