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5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创立于康熙时期的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这个位于珠江边上的中外交易场所,洋船聚集,拥有通往欧洲、拉美、南亚、东洋和大洋洲的环球贸易航线,是清政府闭关政策下唯一幸存的海上丝绸之路。十三行年上缴税银超过百万,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皇室的经费开支,通过粤海关输送宫中。十三行商人从垄断外贸特权中崛起,经济实力的显赫。自1788年到1820年,广东行商向政府捐献,平均每年超过10万两白银,换来许多官衔和职务。清朝皇帝素以西学和洋货为奇,十三行因其特殊的商贸地位,成为宫廷所需各类人才的中转站和奇异洋货的供应地。

—摘编自《盛极一时的天子南库:清朝天子眼中的广州十三行》

材料二   东印度公司拥有全球性的治外法权和刑事豁免权;它不仅纳税,还向地球上三分之一的人口收税;它不仅频繁与世界各国政府合作,而且在这些政府不听话的时候,更频繁颠覆它们;它不仅多次遭到世界各国武装力量的攻击,而且更多次自费组建武装力量攻击世界各国……当这家公司的董事会作出决议的时候,从白金汉宫到紫禁城,地球上每一位帝王都要侧耳倾听。如果没有这家公司,英语绝无可能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语言。放眼全球,这家公司不怕任何帝王将相,只怕广州十三行。

——罗三洋:《海上丝绸之路的绝唱——广州十三行》

材料三   贝尔公司(AT&T)全资拥有或控股23家电话公司、西方电力公司、和贝尔实验室。1974年,公司资产总额为670亿美元,到1980年则刚超过1250亿。美国82%的电话业务和90%的长途业务都是贝尔系统经营的。而西方电力公司是专门为贝尔公司提供电话设备的附属企业,因而排斥其他供应商向市场提供电话设备。因此,美国司法部要求AT&T放弃西方电力公司,将后者分为多个公司。还要剥夺AT&T对贝尔实验室的股权,并要求AT&T公司放松对部分贝尔系统子公司或长途业务经营的控制。最终在1982年,美国政府与AT&T公司达成解决协议:AT&T放弃了地方性的经营电话的公司,而司法部则撤诉。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比较清朝广州十三行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同时期中西方社会历史特征分析为什么东印度公司“不怕任何帝王将相,只怕广州十三行”?

(3)材料三所述案件体现了战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怎样的新变化?这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8-19高三·宁夏银川·阶段练习
知识点:明清的商业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685年,康熙皇帝宣布取消海禁,实行“开海贸易”,并设立粵、闽、浙、江四大海关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此后,来华从事贸易的外国商人日益增多,但当时的清政府并没有成型的外贸体制,无力接待外来商船。于是,粤海关官府招募了十三家较有实力的商行,代理海外贸易业务,并代官府管理外商和执行外事任务,俗称“十三行”。……专设经理广州外贸税饷事务的洋行制度,乃是清廷实施严格管理外贸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杜民夷之争论,立中外之大防”。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广东一处,广州十三行成为清帝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全部聚集于此……18世纪8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英国对华贸易垄断权后,十三行的贸易对象主要是英国。1842年“十三行”在战火中走向消亡。

材料二: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最初的正式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这些商人在1600年12月31日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东印度公司发出了一张不设期限的特许状,特许状只会在公司连续三年没有盈利的情况下才会被取消。1670年,查理二世发布了五条法律,授予东印度公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指挥要塞和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被占据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力。东印度公司的敌人包括商业竞争者、敌对国家和国内的敌对势力,因此它需要更多的保护权利。1680年,公司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1858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清朝的广州十三行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性质、职能及实质。

(2)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都在19世纪中期消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有何不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二十五年(1686)始创立洋货行﹐又名十三行。洋货十三行在创建时,官府规定它的业务经营范围是:“外洋贩来货物及出海贸易货物”,表明它既是经营进口洋货又是经营出口土货的中介贸易商行。清廷乾隆十年从广州二十多家行商中选择殷实者五家为保商,建立保商制度。保商的责任是承保外国商船到广州贸易和纳税等事,承销进口洋货,采办出口丝茶,为外商提供仓库住房,代雇通事工役。保商对于承保的外国商船货物因享有优先的权利,在其它分销货物的行商交不出进口货税时,保商必须先行垫付。凡外商有向官府交涉禀报的事,责令保商通事代为转递,并负责约束外商不法行为。……洋货十三行作为清代官设的对外贸易特许商,其职能是向海关承担代缴进出口洋船各项税饷,并代官府管理外商和执行外事任务。这是清代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在长达一个半世纪里始终相沿未改。……专设经理广州外贸税饷事务的洋行制度,乃是清廷实施严格管理外贸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杜民夷之争论,立中外之大防”。
材料二
1602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荷兰当时的国家议会授权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具有贸易垄断权。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爪哇的巴达维亚(今印尼的雅加达)建立了总部,其他的据点设立在东印度群岛、香料群岛上,其董事会由七十多人组成。……荷兰东印度公司是第一个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也是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并被获准与其他国家定立正式条约,并对该地实行殖民与统治的权力。……到了1669年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五万名员工、与一万名佣兵的军队,股息高达40%。认购股份的热潮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共释出650万荷兰盾供人认购。
——以上材料均摘自互联网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广州十三行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对中荷两国造成的历史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东印度公司创于1600年,最初的正式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它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一定期限的贸易专利特许。随后该公司在印度加速扩张,通过组建武装力量占据了印度的一些重要据点,通过垄断鸦片、食盐、烟草等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从18世纪60年代起,东印度公司开始走下坡路。1813年,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被取消。同年,英政府又取消了它对中国的贸易垄断权。种种权力被取消后,东印度公司走上了破产的道路。1858年,东印度公司用尽毕生精力为英国聚敛到足够的财富之后,被一脚踢开,东印度公司被英国政府正式取消,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印度至1947年。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清代的广州十三行是在明代市舶司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洋行制度。“十三行之立,当为康熙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682—1685)四年间事。”“论其性质,始则纯属评定货价、承揽货税之商业团体,继乃兼及外交行政。”

在清初,并没有特定的机构来管理对外贸易,直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弛禁后,才设立了专门负责对外贸易和关税的征收的机构粤海关。粤海关的设立促使了专门负责对外进出口事务的洋行商人的出现和洋行制度的创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下令封锁闽浙海关,仅保留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所有进出口物品必须由广州十三行负责办理。行商是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的垄断者,他们完全充当中国地方政府与外商之间的中介人,主要负责销售外商货物,帮助洋商置办货物,并负责代扣进出口税等与贸易相关的事宜。自1757年至1842年的85年之间,广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贸易集结地。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十三行逐渐没落。

——摘编自陈精精《浅析广州十三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印度公司成立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与中国广州十三行的相同点。

(3)东印度公司和广州十三行均在19世纪中期消失。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有何不同?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