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0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救荒之法不一,而大致有五:常平以赈粜(卖出);义仓以赈济;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又遏籴(买入)有禁,抑价有禁。

——董煟《救荒全书》

材料二   平时在社会福利上,宋代所贯彻的,是超过现代所谓的“由摇篮到坟墓”,而是“由胎养到祭祀”。所谓“由胎养”,主要是指慈幼,在这方面,首为仁宗于嘉佑二年(1057年)修胎养令,规定凡下户怀妊而不能自存者,以粟颁赐之……宝祐四年(1257年),始令“天下诸州建慈幼局”……事实上,除上前述慈幼局外,养老之居养院或养济院亦肩负育幼任务,且养至十五岁并免费入学……除官养孤贫小儿得以入学外,两宋州县普置学田以助学……对于有病贫民,宋代亦提供福利,仁宗在位时,哀痛者乏良药,为颁庆历善救方,知云安军王端请官为给钱和药予民,逆行于天下……关于贫民之收养,设有专门机构,唐代有悲田院,宋因其旧于京师置东西福田院,以禀老疾孤穷丐者……至于漏泽园,是由政府提供公地,“埋瘗无主死人……每年三元春冬醮记”。南渡后仍维持此制。这种由“胎养到祭祀”的福利,虽比当代福利国家所提供的涵益较广,但却主要是选择性,局限于贫而无告者之特殊对象。不过,在两宋,社会互助观念业已产生。社会互助始于宗族,这是以范仲淹的义庄为滥觞……这些义庄义田,是利用其田租以赡族人……南宋时,这种互助由宗族扩及乡党,这可从朱熹所提倡的社仓看出。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英国走到“福利国家”这一步经历了漫长的路。16世纪,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建立“济贫制度”。济贫制度以教区为单位实行救济,每个人都要交纳济贫税,结果是穷人交钱养活穷人,其实质是“劫穷济穷”。但济贫制度为社会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由不幸和灾难造成的困境不致导致最糟的后果。工业革命以后,自由放任思想甚嚣尘上,济贫制度受到动摇,劳动者暴露在严重的生存危机之下,随时面临着生老病死的威胁。由此造成的社会后果是十分明显的,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孕育着深刻的危机。1911年,自由党制定《国民保险法》,目的就在于缓解这种危机。但这时采取的做法是互助式的,尽管国家出面组织了社会保障,具体操作者却是各种社会团体,包括工会、合作社、互助会等等,而且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很小,只包括若干行业中的工资劳动者。1946年的《国民保险法》才把覆盖面扩大到全体国民,并且由国家具体操作,承担社会保障的一切责任。正因为如此,这样一个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

——钱乘旦、徐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宋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三,比较中国宋代和英国福利制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指出导致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宋代和英国福利制度建设留给你的主要启示。

19-20高三上·云南玉溪·阶段练习
知识点:福利国家的出现其他改革“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直接影响到民生和社会稳定,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社会济贫问题上,宋代贯彻“由胎养到祭祀”主要是指慈幼。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修胎养令,规定凡下户怀妊而不能自存者,以粟颁赐之。宝祐四年(1257年),令“天下诸州建慈幼局”。事实上,除慈幼局外,养老之居养院亦肩负育幼任务,且养至十五岁并免费入学。关于贫民之收养,设有专门机构,唐代有悲田院,宋因其旧于京师置东西福田院,以禀老疾孤穷丐者……至于漏泽园,是由政府提供公地,“埋葬无主死人……每年三元春冬醮记”。南渡后仍维持此制。这种由“胎养到祭祀”的福利,虽比当代福利国家所提供的涵益较广,但却主要是选择性,局限于贫而无告者之特殊对象。不过,在两宋,社会互助观念业已产生。社会互助始于宗族,这是以范仲淹的义庄为滥觞。这些义庄义田,是利用其田租以赡族人。南宋时,这种互助由宗族扩及乡党,这可从朱熹所提倡的社仓看出。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16世纪以前,英国救济穷人问题多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国家并未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日益增多,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增加。为稳定社会秩序,1601年都铎王朝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1)强壮有力而不愿工作的不能得到任何救济,他们要接受强制劳动;(2)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3)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规定济贫官有帮助其找到工作的义务。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材料三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

月收入5080200
儿童津贴13.013.013.0
其他津贴50.130.10
纳税0—7.9—43.8
国民保险—4.5—7.2—18.0
实际收入108.6108.0151.2

二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地步。工党政府采取“福利国家”政策,这对于消除社会不公平、保障居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民生公正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影响和作用;同时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它也产生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政治安定、巩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福利国家”越来越成为英国政府的沉重负担,它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了矛盾,又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如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中产阶级日渐削弱。这个问题发展为“英国病”的新病因。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宋代济贫政策和英国福利制度的共同目的,并概括其实施过程中体现的相同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福利制度的影响与宋代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制度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社会济贫问题上,宋朝于1057年颁布修胎养令,规定凡下户怀妊而不能自存者,以粟颁赐之。1257年,令“天下诸州建慈幼局”。关于贫民之收养,设有专门机构……至于漏泽园,由政府提供公地,“埋葬无主死人”。这种由“胎养到祭祀”的福利,虽比当代福利国家所提供的涵盖较广,但却主要是选择性,局限于贫而无告者之特殊对象。在两宋,社会互助观念业已产生。社会互助始于宗族,这是以范仲淹的义庄为滥觞,这些义庄义田,是利用其田租以赡族人。南宋时,这种互助由宗族扩及乡党。

——摘编自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16世纪以前,英国救济穷人问题多通过基督教的慈善施舍和同业同行会的互助互济的方式来解决,国家并未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规定: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该法规定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时期济贫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救济制度的变化及原因,并简评英国早期的社会保障制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社会济贫问题上,宋朝于1057年颁布修胎养令,规定凡下户怀妊而不能自存者,以粟颁赐之。1257年,令“天下诸州建慈幼局”。关于贫民之收养,设有专门机构……至于漏泽园,由政府提供公地,“埋葬无主死人”。这种由“胎养到祭祀”的福利,虽比当代福利国家所提供的涵盖较广,但却主要是选择性,局限于贫而无告者之特殊对象。在两宋,社会互助观念业已产生。社会互助始于宗族,这是以范仲淹的义庄为滥觞,这些义庄义田,是利用其田租以赡族人。南宋时,这种互助由宗族扩及乡党。

——摘编自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16世纪以前,英国救济穷人问题多通过基督教的慈善施舍和同业同行会的互助互济的方式来解决,国家并未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规定: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该法规定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时期济贫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救济制度的变化及原因,并简评英国早期的社会保障制度。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