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28

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中书舍人各拟意见,再由宰相   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需送门下省,由给事中一番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

(1)依据材料概括唐代中枢决策的特点。

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的法律

时间法律内容

1689年

《权利法案》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今后不允许任何天主教徒成为英国国王,国王也不得和罗马天主教徒结婚。

《叛乱法案》
国王在和平时期征集和维持军队必须经过议会同意,并至多只能维持一年的时间。

1694年

《三年法案》
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国王必须加入英国国教会:国王所做的一切决定都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后才能生效:法官任免由议会决定:
被议会定了罪的人,国王不得任意赦免。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上述法律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有何作用?

(3)依据材料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大成果,并简要分析其历史意义。

2018高一·北京·学业考试
知识点:中枢政务机构(汉-唐)英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兼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各拟意见(五花判事),再由宰相(中书省) 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给事中(门下属官)一番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因此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皇帝不能独裁,宰相同样不能独裁。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成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权利法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表明唐代中央官制有何特征?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它在政治文明史上有何重大影响?

步入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的试验方面,英国革命主要是通过这样一些立法行为来实现议会对王权的约束的: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新税。其次是叛乱法案(1689),规定国王在和平时期征集和维持军队必须经过议会的同意,并至多只能维持一年的时间。第三是“三年法案”(18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3年。第四是“王位继承法”(1701)规定,英国国王的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堂,英国国王必须加入英国教会……至此,英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后来随着内阁制的形成,王权被进一步架空化作一种由主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权。

——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整个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改革不仅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形式之一,而且是资本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自我调节的基本形式,毫无例外地发生于一切国家和地区的各个时期,因而比革命更具有经常性、广泛性和普遍性。

——摘编自黄振《试论改革在世界近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方面的两大成就。
(2)综合以上材料所提供的角度,结合英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以“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会议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在唐代,也并无皇帝不经中书、门下而后自颁下诏书之规定,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因此中国皇帝不致如英国国王般被逼上断头台。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摘编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唐代政事堂和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制度的异同。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