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5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包括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步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从指导思想来看,新政改变了以往历届美国政府信奉的自由放任主义,开始大规模干预国家经济活动,1935年罗斯福建议政府设立一个新机构为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就业机会,为此向国会提交了综合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法案。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

—摘自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并指出“后退一步”和“前进两步”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综合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法案”的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僵化的模式”的名称及其主要弊端。针对上述弊端,我国开展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17-18高一下·辽宁·期末
知识点:三大改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三大改造新经济政策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包括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步,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道:“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并指出“后退一步”和“前进两步”的含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并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在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指导思想来看,新政改变了以往历届美国政府信奉的自由放任主义,开始大规模干预国家经济活动,1935年罗斯福建议政府设立一个新机构为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就业机会,为此向国会提交了综合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法案。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罗斯福在要求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时解释说:“如果每个公平竞争的企业雇主同意付给工人高工资实行短工时的话,就不会伤害任何雇主……这比失业和低工资都要强的多,人们有了钱会去消费,去购买更多的产品。”

材料三罗斯福在1933年的就职演说中把“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与“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并列为“四大自由”,这是资本主义政治理念的重大发展。

——陈启懋《罗斯福“新政”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

材料四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综合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法案”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罗斯福的这种消费政策对美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中注入了什么新的元素?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自由与平等”的平衡?

(4)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四中比较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的相似性,并从中对运用比较方法得到什么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