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3

“丝绸之路”与新航路

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世界许多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一:

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地位变迁图

(1)根据材料一,判断①②分别指代的路线。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交往途径全盛时期相关史实
陆上“丝绸之路”③(朝代)在西部疆域设有④与北庭都护府管辖当地事务,并驻守军队;其东端起点⑤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
海上“丝绸之路”⑥(朝代)以⑦为起点,可通往东南亚、东北非等国;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⑧专门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

(3)历史地图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新航路开辟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炼出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变迁”的历史信息,请依据材料二将下表补充完整。

论点提炼事实说明
从区域性的海上丝绸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海上航线。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                      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海上商贸之路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
                      明中叶以前,中国掌握着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各国逐渐掌握了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
从和平之路逐渐演变为           ③之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以来,促进了与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新航路开辟后,                      
                      交换为主到各种物品与文化的传播。古代海上商贸之路交换的主要是奇珍异兽及丝绸、瓷器、香料等;新航路开辟后,各种商品、文化、物种在全球范围内交流。

17-18高三上·上海闵行·期末
知识点: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走向整体的世界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丝路的起源,源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认知而进行的地理探险,是人类的好奇心驱使下的自觉本能行为,但在中世纪往往与贸易、移民、旅行、战争、种族冲突、宗教传播等密切相关,其兴衰变迁往往与欧亚民族迁徙、政治版图、国家实力、科技进步等相关联。两汉时期,丝绸之路初步形成,隋唐尤其是唐朝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进入繁盛时期。随着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海运成本的比较优势,使海路逐渐兴起,陆路逐渐式微,海上丝路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并大有取而代之趋势。就中国而言,在统一的时代中原王朝国力强盛,国强则丝路盛,在分裂的时代中原割据国力较弱时,往往周边民族或政权势力强盛,这时陆路丝路阻断甚至废弃。古丝路主要是一条商贸物资流通的通道,物物交换、货物交易是主要形式,既有民间商人交易,也有宗藩之间的朝贡贸易,输出的依次是以丝绸、瓷器、茶叶等为大宗的中国特色物产,输入的则多半是香料、药材、珠宝玉器、珍禽异兽等域外奢侈品。古丝路也是中外人文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人员往来与文化交流、宗教传播等相随而至,对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摘编自《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材料二   汉代开通了中国由海道与西方交通的航线。南海海上丝绸之路是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的要冲,联系着中国到东南亚和印度洋的交通,也是国际经济文化汇集的要点,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区域。当时的南海众多岛屿都是我国政府管制之下的……"海上丝路,的兴旺和发展,促进了番禺市场的繁荣。罗马的玻璃器具,非洲的象牙、犀角,西亚的银器,南亚和东南亚的琥珀等异域珍品,也通过此路运到番禺,再经陆路转运到汉朝的都城长安,供皇室贵族享用……海上丝路对于文化传播的作用十分明显。佛教僧人频频来往,是南海"丝绸之路,繁盛的重要特征之一。..对外贸易带动了海外移民,促进了南海区域的民间往来,海南由此成为全国著名的侨乡之一。

—摘编自《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对南海区域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兴起和发展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海在中国古代海上丝路贸易中的地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