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

材料二:(晁错对汉文帝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依附土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根据材料,结合商鞅、晁错所处时代背景,从目的和结果两方面评述两人的重农主张。

17-18高一下·广西南宁·期中
知识点:“重农抑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故治国者欲民者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カ不足也…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

——摘自《南君书农战》

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共民哉!明主知共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凛,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摘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严复认为中国古代将农业称为本业,工商业称为末业是正确的。但是,这属于先后次序之分,并非轻重、主次之分,尤其不能重此抑彼。严复认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以商品流通和交通的发展为重要前提。如果交通不便,商品流通不畅,农产品没有销路,农业也不可能发展起来。如果“僻处陋荒,去都会市场远,而道涂险,不便转输,虽有膏腴,亦将久弃”,因此要发展农业生产,“必待水陆路涂既辟”,“以推广交通为不二之要图”。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思想史》


(1)比较材料一、二中农业思想的异同。

材料三 西方列在鸦片战争后对中国进行的经济渗导致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变化,其中,最早受到冲击的就是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传统农村经济结构。


——依据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绘制


(2)从上图中任选两个阶段,说明土纱与机制纱比例变化及其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