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20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治维新不久,三菱轮船公司成立,日本政府将前所买造轮船13艘,尽归三菱公司掌管,津贴其费用,每年另给洋25万元。又虑各轮船自船主以至火夫等人尚不敷用,每年再付给该公司15万元,使之成立一书院,以培养船上各岗位人才。并令外国轮船不得驶入日本内地,三菱轮船公司除参与远洋和沿海航运之外,并垄断内地江河航运,但必须减轻货运和客运费用,以便商民往来。

—摘编自1875年10月4日《申报》“论日本三菱公司事”

材料二

1872年,李鸿章奏准设立轮船招商局,制订章程,次年委唐廷枢为总办,重订章程,计划募集资本银100万两,先募50万两,分为1000股,由华商认购,禁止洋商认购,亦不准华人转让洋商。李鸿章提出“商为承办,官为维持”为该局经营原则不久,该局经营陷入困难,1876年李鸿章拨官款50万两接济,又增拨漕粮和官物由轮船招商局承运,并奏准该局延期归还官款。之后,轮船招商局经营状况开始好转。

—摘编自牟安世《洋务运动》等

(1)根据材料一,概述日本明治政府为扶植本国航运业采取哪些重大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在鼓励发展民间航运业方面的异同点,对中日两国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2018·全国·一模
知识点:洋务运动失败和评价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212月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是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也是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当时外国资本垄断了我国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内河航运,我国旧式的航运业面临破产,而军事工业也由于经费困难,举步维艰。

当时中国尚无近代股份制企业,商人不愿投资,轮船招商局最初主要是靠官款创办的。因总办朱其昂不善经营新式航运,以致在半年左右亏损4万余两。18737月,李鸿章札委唐廷枢任招商局总办,重订“局规”和“章程”。“局规”规定:(一)资本为100万两,总局和分局分别由股东推举商总和商董主持,但商总和商董的姓名须转呈北洋大臣备案,更换亦须如此。(二)股票及取息手折均需编号,填写持股者姓名籍贯,“以杜洋人借名”;股票转让,必须到局注册,“不准让与洋人”。

1874年招商局实收股金47万余两,1877年又以220万两收购旗昌轮船公司的产业,船只由12艘增至30余艘。外国轮船公司唯恐丧失垄断地位,纷纷以削减运价来挤压招商局,致使招商局一度债台高筑,处境艰难。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前夕,上海发生金融恐慌,招商局资金周转不灵。1885年,李鸿章札委盛宣怀为督办。盛宣怀重订章程,规定“专派大员一人认真督办,用人理财悉听调度”。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轮船招商局”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船“资本既大,又不患风流盗贼,货客无不乐从”,使中国的木帆船航运业受到了致命打击。外国航运业以各种手段在中国攫取巨额利润的同时,还通过多条途径大量吸收华人资金。李鸿章在《试办招商轮船折》中说:“江浙沙船日少,海运米石日增,本届沙船不敷,诸形棘手,应请以商局轮船分装海运米石,以补沙船之不足,将来虽米数愈增,亦可无缺船之患”。1872年经同治帝批准后,李鸿章主持筹建上海轮船招商局。至此,中国水上交通进入轮船运输的新纪元,外国轮运势力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摘编自刘燕京《轮船招商局的创立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中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殖产兴业的全面展开,对海运业提出更高要求。明治政府确定了在政府监督保护下发展民有民营的海运政策,决定扶持组织严密、制度健全的三菱公司。1875年,政府将购入的;几十艘轮船,全部无偿交付三菱使用,并从该年起,连续15年发给三菱每年25万元的补助金。同时,政府以年息2分、15年还清的优越条件,向三菱贷款81万元。1876年,当三菱与英国轮船公司竞争处境危艰之时,明治政府颁布《搭乘外国轮船规则》:严格使用外国轮船的批准手续,并征收手续费。作为回报,不论政府何时征用,三菱公司须无条件地尽所有船只应征。

——摘编自杨栋梁《试论日本明治初期的海运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鸿章筹建上海轮船招商局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为扶持三菱公司采取的措施,并指出上海轮船招商局和三菱公司的共同作用。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72年,近代第一家华资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在上海创立,除仿效西方技术外,也有大胆革新。其发起人李鸿章认为“(中国)轮船之有商局,犹外国之有公司也”。虽意在“招商”,但最初募资时很困难,无人过问。李鸿章于是从官款中批拨二十万串制钱,又邀巨商唐廷枢入股并任总办,渐渐附股者日多。之后又公开向社会挂牌发行股票,自由买卖,民众“遂各怀立地致富之心……趋之若鹜”。招商局由政府斌予了独占华轮航运市场的特权,商人可“附股搭办”,但不得“另行设局”。其资金来自官帑、商股和借款、”公家只取官利”,年息一分(10%),并“物色为股商深信之官,使之领袖,假以事权”,年终扣除各种开销后,其余为红利并向股东分发。亏损时,官利则从借款中抽扣,但政府以免税、官物统归揽运等措施使其“休息周转”。在唐廷枢主持局务期间,因谨慎操办,又因积极参与竞争,招商局效益颇丰,“长江生意华商已占十分之六,南北洋亦居其半”,借款几近还清。唐于是拟仃《章程》,提出商股商办,开童事会,但李鸿章迟迟未批准,1884年上海金融风潮中,唐因积欠局款被迫离职,政府委派官员盛宣怀为督办,招商局从此转为官督官办。

——摘编自罗苏文《轮船招商局官督商办体制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轮船招商局创设初期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轮船招商局的官督商办体制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