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材料二“一五”(1953~1957年)到“二五”(1958~1962年)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材料三

“小、土、群”大炼钢铁的场景

(“小”即小高炉,“土”即土法炼钢铁,“群”即群众运动)

材料四正如前副总理薄一波所说:“国家花费了宝贵的原材料,制造出大量的废品,现在都塞满了仓库,还要开支保管费。一九五八年生产的‘一О七О万吨’钢里,有三百多万吨是乡下人砸铁锅,城里人拆钢窗、卸暖气管,用‘土高炉’炼出来的,什么用处也没有,至今还埋在草里

——中国国家统计局编一九八三年《中国统计年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路线提出的国内背景和影响。

(2)依据材料二,你认为从“一五”到“二五”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四,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

17-18高二上·云南玉溪·阶段练习
知识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一五计划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规律提炼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历程】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三   【知识结构示意图——系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

材料四   【分析数据——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



(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注意回答影响类的题目的规律总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材料二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注意回答实质类的题目的规律总结)
(3)依据材料三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
(4)根据材料四中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指出图三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注意“主要推动因素”至少回答两条)
合理的工业布局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分布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布局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l56项大型项目中80%在内地,694项重点工程有472项在中西部,占68%。

材料三   1965年中央明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从而形成了一个持续长达三年多的三线建设和工业内迁时期,此期间国家投资2 000多亿元,兴建了2 000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建成了30多个新兴城市,大部分集中在西部。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工业布局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四   进入80年代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我国区域经济新战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沿海地区要利用有利条件较快地先发展,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帮助内地发展,沿海也要顾全这个大局。

——《中国当代史研究》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历史意义。
(4)综上,谈谈你对近现代我国工业布局变化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