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7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以后,文官选投制度主要是荐举制。其中,察华、征辟是其主要方式。察举是自下而上的选官方法,即朝廷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立各种料目,指定有关的官员担任举主,依照规定贡上相应的人才,经制延检定后予以表用成升迁。所以,考试是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考试的内容涵盖了道德品行、文化修养和办事才能等各个方面。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方法,即皇帝特征和聘召品学皆优之士任高级官员,公府与州部可辟除掉属佐吏。此外,还有其他选官方式,如高级官吏保任其子弟为官的任于制度以及邮选、官学人仕、纳梁买爵等多种形式。

   摘编自李俊清《中国传统文官制度及其特点》


   材料二
   西方各因为了保证行政管理工作不因内国更换而中断,一方面要求文官在政潮起落中严守“中立”立场,就是不介入改争漩涡。相对各政党、各利益集团居“公正”“超然”地位,如规定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政治活动和捐助政党活动经费。不得参加竞选和兼为议员(若要厕身政界,在他参加竞选活动之前,必先辞去其现任的文官职务)等等:另一方面实行文官职务常任制,规定文官从被录用到退休,非因违法津职不得随意被免职或停职,保证文官的职位、去留、待遇、前程不受学派政治斗争的影响,

   摘编自顾新生(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官制度)


(1)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文官选拔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
(2)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中国秦汉文官制度相比,近代西方文官制度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意义。
2018·全国·一模
知识点:选官制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是为君主的高度集权而设计的。是与全字塔式的行政体系相适应的,既体现出行政区域的等级关系,也体现出国家垂直管理机构的中各个部门间的层次、辖属及等级关系。这样就使文官们从中央的三公九卿到地方的里、亭长无不保持前严格的等级关系。在这种等级森严的文官制度中,“上与下各自统属,内与外相互节制,名分与职责严明,被利与义务相称。既不可逾越,也不可专属"。这种文官等级制度,使下级官员只服从上级官员。整个文官群体只服从于皇帝个人。使“主往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摘编自赵瑜军《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统治功能及其对当今的启示》

材料二   西方各国为了保证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不因内阁更稳而中断,都要求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立场,不卷入政争漩涡。如规定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政治活动和捐助政党活动经费,不得参加竞选和兼为议员。文官若要例身政界,在他参加免选活动之前,必先辞去其现任文官职务等。与此同时,西方各国均实行文官职务常任制,规定文官从被录用到退休,非因违法渎职不得随意被免职或停职,保证文官的职位、去留、待遇、前程不受党派政治斗争的影响。

——摘编自庾琪《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与资产阶级人事管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形成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不同历史时期,选官的方式不同。先秦时期主要是世官制,但是商鞅打破传统的选官制度,按军功大小授予官位。汉高祖多次下诏让各地官员举荐贤人能士,帮助朝廷治理国家。到汉武帝时,正式形成察举、征辟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注重门第出身,以门第为选官标准,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据向仕碧《对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认识》

材料二:英国财政大臣罗金厄姆为了扩大内阁的权力,于1782年推动议会通过《文官定员法案》等法案,限制国王恩赐官职的权力,把任命文官的权力从国王之手转入到内阁各部门负责人的手中。1805年,财政部还首先设立了常务次官,常务次官不随执政党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此次改革是英国的第一次文官制度改革,涉及职业道德操守、专业化、任用制度等方面,其首要意义在于将文官及整个文官体系完全纳入了议会的领导之下。

——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

材料三: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从政治上促进本国经济发展。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作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命,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的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令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阎照祥著《英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主要发展演变脉络。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第一次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此次改革的政治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历史,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由简单到复杂,由草创到成熟,历经了选贤任能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等四种主导制度。中国的科举制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考试制度,唐朝统治者为了适应封建经济与官僚政治的高度发展,改进了科举选官制度,使得科举制度进一步走向了成熟。但唐代举子在参加科举考试前,要进行“行卷”,投“行卷”是为了“公荐”,“公荐”就是声望地位较高的公卿大臣向考官推荐考生,而这种考生一旦考中便和考官结成很深的师生裙带关系。同时,科举考试内容单一,过分强调文学诗赋,而忽视了其他促进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文化知识,尤其是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忽视,使广大知识分子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生活,全部集中在这条狭窄的出路上奔走竞争,把人的思想束缚、禁锢于一定范式中,造成中华民族在表面的文化繁荣下日益走向空洞衰弱的颓唐之势。

——摘编自徐惠婷陈一琳《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和启示》

材料二   西方“文官”只限于非选举产生和非政治性任命的政府文职工作人员,是国家机关中从事日常行政工作的事务官。凡职业文官都要经过竞争考试,如1870年英国枢密院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没有文.官事务委员会及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文官职务。许多西方国家的法律规定,职业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或工会;不得兼任议员;不得公开发表政见,对政府任意批评。政府不能轻易地解除文官的职.务,依照法律一直服务到退休为止。西方将文官分为若干门类和等级,编制出各类职位的名称标准和级别,并以此为准绳,来处理文官的任用、工资、升职、转调范围、培训以及退休等问题。文官只对法律和法定的职权负责,对国家、对民众、对上司、对下属都是一种法定的关系,其在行使职权和执行国家公务时,都须有法律的依据,若违反法律,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摘编自宋欣《西方文官制度的基本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唐朝科举制度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方文官制度的基本特征。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文官制度对国家治理影响的相似之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