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适中0.65 引用6 组卷34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类型内容
15—16世纪商业与农业的分工宗主国在中南美洲等殖民地从事黄金、香料和奴隶贸易,从东方国家输入瓷器、丝绸。
18—19世纪制成品与原料生产的分工英法等西方列强主要从亚非拉国家获取棉花、天然橡胶、铁矿石等生产原料。
19—20世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全球国际分工体系形成,形成工业国、农业国、矿业国,生产和贸易国际化。
20世纪70年代后生产类型或生产环节的分工跨国公司推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国际分工。冷战结束后,形成组织、生产、销售三个生产环节的国际分工。

——据阎学通、杨原著《国际关系分析》


表为近代以来国际分工发展历程简表。解读表格信息,围绕“国际分工的变迁”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阐释须史论结合。)
2018·江西·一模
知识点: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 展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随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先后完成,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能只满足国内市场,资产阶级急需在世界范围内开拓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而蒸汽机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19 世纪60- -70年代,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显著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和美国发生。立体交通运输(飞机、汽车以及远洋轮船)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电报、电话等通信工具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摘编自李南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材料二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问题,目前学术界没有统一的看法。有学者将其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开拓了海上通道,推进了欧洲、美洲、东亚等地区的贸易。

第二阶段出现在1815- 1913年间。国际贸易再次大幅扩张,金融资本和劳动力加速流动,“新技术”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三阶段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并持续至今。与以往相比,第三阶段全球化的发展具有新的特点。世界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达到了新水平,国际资本市场流动性加强等。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的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问题,选择其中的一个阶段,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明确列出阶段,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