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8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7年10月5日,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对“无法无天”的侵略者采取“防疫”措施的演说。但演说发表后,美国六个最大的和平主义团体发起了要求从中国撤军的运动。企业界也给罗斯福施加了巨大压力。从美国的法律观点看,由于中国与日本之间虽然在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但并未正式宣战,因此,美国对中日双方并未援用中立法禁运条款,对日中两国的贸易(不管货物的性质、种类)都是在“一般贸易”交易基础上进行。据美国驻东京商务参赞的估计,在1940年1月,日本进口的金属、原棉、纸浆的40%,石油产品的约50%,废铁的70%,汽车零件的95%都来自美国。罗斯福作为美国总统,在美国企业以大量战争物资喂养日本侵略者方面,当然负有最大的政治责任。美国总统有权以行政命令发布局部或全部禁运令,或执行严格特许证制度,但罗斯福在很长时间内,对日本的禁运问题举步艰难、踯躅不前。

——摘编自邓蜀生《罗斯福对华政策经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七•七事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七•七事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影响。
2018·山东德州·一模
知识点:二战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当今世界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会议上提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对处置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安排。宣言指出“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

——《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节选

材料二   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1951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

——《中美关系史1949—1972》

材料三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的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1972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材料四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美国政府已在2018年4月3日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约500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由于美国的301调查为单方认定结果,且这一措施明显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严重侵犯中方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享有的合法权益,威胁中方经济利益和安全,所以中国政府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将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汽车、化工品、飞机等进口商品对等采取加征关税措施,税率为25%,涉及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金额约500亿美元。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美关系的变化对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启示。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日本一直叫嚣北进,迷惑美国,美国政府认为曲“也许一年之内,国民党就会被一个日本傀儡政权所取代,那时全国就会变成一个大满州国了”美国人民认为中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个基本乱槽糟的,并不重要的外国1937年在日本全部进口的军事原料和物资中,美国的钢铁占到92%,汽车及零件占到91%,石油及石油产品占到60%,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在1937年坦率指出:“日本的侵略得到了我国的大力支持。”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1944牟,在美国政府支持下,美国志愿人员组成了志愿航空队,支援中国抗日战争。同年,罗斯福签署一系列论告,宣布对日本实行部分禁运。在日本进兵印度支那南部后,美国断绝了对日石油的供应,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对日实施经济制裁达到高峰1941年11月,为了拖延于日本开战时间,罗斯福政府考虑对日妥协的“临时协定草案”,美国民众和一些美国官员不赞成对日妥协,呼吁不要牺牲中国。在各方反对和中国所持坚决态度的影响下,美国政府打消了与日本达成临时妥协的念头。

——摘编由韩水利《中国抗日战争与美国远东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国抗战初期美国对日政策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日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5年8月,美国第一个中立法通过,法案主要内容是对所有交战国实施武器、弹药和军需品禁运。之后到1939年有三次修改。1939年1月4日,罗斯福在致国会咨文中指出,现行《中立法》“可能在实际上有助于侵略者而无助于受害者”。同年3月17日,他对报界说:“过去几天欧洲事态的发展表明,我们需要修改中立法,欧洲战局的发展远远出乎意料,事实上,这对美国已经构成了切实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1939年10月27日,第四次修改后的中立法出台。修改后的中立法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武器禁运,改为“现金购货,运输自理”。在12月17日的记者招待会上,用借水龙头灭火的比喻暗示了必须援助英国。1941年1月10日,《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3月11日,《租借法》正式生效。根据这一法规,到1944年美国拨款累计达506亿美元支援盟国,约占美国战争支出的17%。到战争结束,租借总额占美国全部生产总值的5.5%。其中,援助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约313亿美元,约占了援助总额的61.8%.对英国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来说,《租借法》的出台有着重大的意义。

——摘编自林红《租借法案的出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策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策转变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