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48

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这样说:“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决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英国画家阿罗姆描绘19世纪初期广州的街道景象是:街道上人群涌动,两边商铺雕梁画栋,旗幡飘扬,商铺二楼的窗户,使用的是澳门风格的百叶窗,店家都有凉棚、洋伞,商店类似南欧城市的“骑楼”风格

——据李天纲著《大清帝国城市印象》

材料二:美国《纽约时报》记者N.S.D在1871年12月24日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市的繁华惊叹不已:“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

——据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材料三:1875年的广州商务报告称:……中国人已经普遍使用黄磷火柴,并且输入了几百万箱,现在用打火石取火的已经少见了。在使用煤油及其他矿物油以及煤油灯方面的情况也一样。同时欧洲的洋伞,几乎完全代替了中国纸伞。广州大量地仿制欧洲洋伞运往其他口岸和内地销售。

——摘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四:1906年广州出版的《赏奇画报》……其征订广告,就是画着一位身穿西装、带着西式小帽的先生,手拿着“赏奇画报出世”的旗子作宣传。粤东烟草公司,出品的伟人香烟,其封面也画上一位扎领带、穿西服的先生。

——摘自蒋建国著《广州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

回答:

(1)依据材料提取有关广州近代社会生活的表层信息。(不得照抄原文)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州近代社会生活的特点,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17-18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知识点: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报刊业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这样说:“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侵犯;欺侮),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二美国《纽约时报》记者N.S.D在1871年12月24日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市的繁华惊叹不已:“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

—据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材料三“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择偶标准。男性对女性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妇德,“贤妻良母”就是封建礼教中最“标准”的妇女形象。此外,对女性在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等传统道德观念。

—《中国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演变》

材料四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项目年代
1948﹣19661967﹣19761977﹣1986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615.6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30.523.515.113.9
学历10.611.712.625.3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广州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择偶标准是建立在怎样的一种经济基础之上的?根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以来人们的择偶观念呈现的基本趋势。

自古以来,城市就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区,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唐代中期以后,延续了近千年的封闭式的坊市制度开始崩溃。·····北宋中期开始出现新的城市规划。(两宋都城)在街道上布局虽不甚规整,但在城市布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方面则有了长足的发展。汴梁城有内、外城墙三层。中间一层为内层,主要分布着中央各官署;内层中部又有宫城,即大内。·····而同前代相比,变化最大的当属坊墙拆除、临街房舍店铺及娱乐场所的出现。
——《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1)材料一中的城市规划与布局有什么新特点?为什么?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有什么新特点?这种新
现象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美国《纽约时报》一记者在1871年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市的繁华惊叹不已:“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
——《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3)依据上述材料,提取广州在社会生活方面近代化的相关信息。(不得照抄原文)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广州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