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65
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东西方都出现了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一些思想家开始深入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成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实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实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樊迟问之,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
公元17、18世纪,东西方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相似之处,反映在思想方面,都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在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思想主张。
材料三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也,非为君也;为万民也,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四   ……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王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法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为了使社会公约不至于成为一纸空文,它就默契地包含着这样一种规定——唯有这一规定才能使其他规定具有力量——即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就是造成政治机器灵活运转的条件,并且也唯有它才是使社会规约成其为合法的条件;没有这一条件,社会规约便会是荒谬的,暴政的,并且会遭到最严重的滥用。
——卢梭《社会契约论》
(注:“公意”是指代表全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并评价其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中,孔子主要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孔子这一思想有何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两位思想家政治主张的共同点。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黄宗羲和卢梭身处不同国家,却能够产生相似思想的原因。
(5)黄宗羲、卢梭的主张是否得到了实施?请阐明原因。
10-11高三·云南昆明·阶段练习
知识点: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卢梭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1)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思想?根据材料概括它表达的思想内容。

材料三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3)概括材料三卢梭在启蒙运动中的主要思想主张;并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从几个方面概括材料二、三涉及的两场运动的相同点。

材料四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伏尔泰:抨击教会和专制,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


(4)据材料三和四,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5)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造成东西方思想不同的根源。
人文主义在西方经历了萌发、复兴、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苏格拉底是一个不断思索和反思自我的雅典人,总是想理解在各种复杂关系中的人和人类事务。……他坚持认为人需要不断思考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他谴责那些哗众取宠不愿意追求个人人格完善的人,认为人有责任追求人格的完善,举止光明磊落,并为建设一个公正的社会而努力工作。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我们都是血肉之躯,是同一个造物者缔造的,我们的灵魂具有相同的力量、相同的潜力、相同的品质。既然我们生来相同,区别我们的主要差别就是品德。具有好的品德并付诸行动的人,称为高贵的人,反之则是不高贵的人。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四 ……如此看来,所谓教士们,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五 十八世纪的天才们不单只是哲学家或某个方面的学者,最重要的是他们极其关注社会,更加具有批判的精神和意识。这些人就如恩格斯所说的,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在这些启蒙学者的眼中,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了。

——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普罗泰格拉对神的态度及其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实现“个人自觉”的做法。
(3)据材料三、四,概括薄伽丘与马丁·路德二者主张的异同。
(4)材料五中“不合理的东西”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学者的“合理”主张。
(5)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