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69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说中国的对外开放“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
材料二:浦东位于上海,是在黄浦江的东侧、长江口以南、川杨河以北,紧靠市区的一块三角形地区,它的东北濒长江,南临杭州湾,西靠黄浦江,面积约350平方千米,有良好的建港和水运条件。但在浦东开发和开放前,在老百姓中流传着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


材料三:到2010年,一半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浦东,135家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入驻浦东,近600家金融机构在浦东发展业务,形成了世界单个城市里门类齐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大飞机、迪斯尼等特大型项目先后落地浦东,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浦乐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增加,对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增加。

——2010年4月18日《人民日报》


请回答: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90年代看浦东”?
(2)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海浦东开发和开放的主要有利因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浦东开发和开放的历史意义。
10-11高一下·湖南株洲·期末
知识点:上海浦东的开放和其他对外开放形式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动,其意义重大。在上海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肖林看来,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国家战略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更高层次推进改革开放的积极尝试。

——《人民日报: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 引领开放新格局》

材料二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视察上海时的讲话》

材料三   今日浦东,不断吸此着世界一流竞技选手。7家国家级要素市场、13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4000多家贸易公司、3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每年上百次国际性会议,使浦东初步展示出国际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营运管理中心和会展中心的风采。浦东,以上海市十二分之一的面积和十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市五分之一的GDP和四分之一的外贸出口。浦东GDP12年增长了18倍,人均GDP从1990年的不足1000元上升到去年的7700美元。

——《伟大构想变成瑰丽现实——今日浦东走笔》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在哪一次重要会议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当年,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怎样的特点?
(3)上海在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中曾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据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你认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与近代中国上海的开放有何不同?自贸区的设立将给中国带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措施
典型代表
意 义
建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珠海特区等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开放区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材料二 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材料三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是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
——《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月28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四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表格中的空白部分应填写什么内容?
(2)据材料二、三,分析开发浦东的原因。并简述其意义。
(3)你认为上海能够成功申办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我们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管理下的对外经济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补充的一种形式。就某些形式和内容看来看,类似国外的“出口加工区”,但我国的经济特区不仅搞出口加工,还搞各种行业的综合经营。就是说,即办工业,也办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同时还办文化、教育、科研事业,以及农业、畜牧业和养殖业等。而总的原则是以工业为主,带动其他各产业的全面发展。
——穆中魂《从深圳经济特区看我国对外开放政策》
材料二 除现在的经济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但如果将来沿海地区搞好了,经济发展了,有了条件,收入就可以高一点,消费就可以增加一点,这是合乎发展规律的。要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搞平均主义不行。这是个大政策,大家要考虑。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材料三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经济特区具有哪些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及相关史实,说明我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并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
(4)结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相关史实,谈谈我国 “以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并列举其所取得的两项成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