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21
汉冶萍公司和八幡制铁所为中日两国历史上的重要钢铁企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张之洞从1890年至1896年4月,先后动用官款达5829629两(包括投产后亏损额)。这批巨款除由清政府拨给部分外,其余全部由张之洞东拉西凑各地方官款予以弥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库空如洗,无力顾及新式工业的需要,加之各省又分摊着战后赔款负担,再也没有余力接济汉阳铁厂的经费。1908年,经清政府农工部注册批准,盛宣怀将“官督商办”的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冶萍公司),正式开启了汉冶萍公司“商办”时期。1913年,汉冶萍公司与日本签订了1500万日元的借款合同,以扩大生产为目的的大冶铁厂工程相继开工。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债务关系,不得不受制于日本。重息借日债,年年积累,愈欠愈增。从此以后,日本牢牢地掌握了汉冶萍公司,使汉冶萍公司陷入不能独立发展的困境,相反却大大地促进了日本钢铁工业的发展,日本官营的八幡制铁所历次扩建计划就是以从汉冶萍掠夺的铁矿石和生铁原料为依据来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钢铁价格猛涨,而汉冶萍公司因为契约的束缚,致使销售日本的铁矿石和生铁的价格不能提高,坐失发展的良机,从此一蹶不振。再加上国内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爆发,内忧外患,汉冶萍公司终因巨债缠身,入不敷出,至1948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组成的汉冶萍公司清理委员会接收为止,既不产铁,也不产钢,从而结束了58年(1890-1948年)的历史。

——摘编自周建华《汉冶萍公司历史上的三次变革》

材料二 八幡制铁所创立以来的政府投资单位:日元


项目金额备注
创立工事费199368101896年,最初预算为409万日元
临时事件费4786825日饿战争时期的军需设备投资
第一期扩张费(1906年起)10880000为期3年,1906年议会批准,1909年竣工
第二期扩张费(1911年起)16150029为期5年,1911年议会批准1239万日元,
1915年追加经费,次年竣工
第三期扩张费(1916年起)71930838为期6年,1916年预算8451万日元,延至
1929年工
赈灾费900000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复兴费用
若松筑港补助费500001899年通过
设置运转资本支出金4500000
预备金等支出(截至1924年)957382
合计130541884

——李海涛《清末民初汉冶萍公司与八幡制铁所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冶萍公司建立的原因和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冶萍公司和日本八幡制铁所建立初期的共同特点,分析两家企业命运成败差异的原因。
2018·江西·一模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3年9月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主持下,汉阳铁厂在湖北龟山建成投产。创办经费最初定为246万余两,到建成时,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1896年4月该厂改为官督商办形式,“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因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1908年3月26日,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盛宣怀任总理。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862年,卡内基把以前自己入股的两家公司合并起来,成立了联合制铁公司。1890年,卡内基将公司名称变为卡内基钢铁公司,资金增长到2500万美元,他持公司半数以上股份。1892年,卡内基在合并了30多家厂商公司的基础上,在全美范围内成立了钢铁托拉斯公司,建立了从铁矿石开采、炼钢、以及运输到销售的一整套经营系统。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内基钢铁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它拥有2万多员工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它的年产量超过了英国全国的钢铁产量,年收益额达4000万美元。卡内基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立为当时美国经济界的三大巨头。

——摘编自《公司的力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汉阳铁厂和卡内基钢铁公司建立的背景,并归纳汉阳铁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与汉阳铁厂相比,卡内基钢铁公司具有哪些发展优势?并据此谈谈其对现代企业发展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阳铁厂1890年11月动工兴建,属于官办企业。投入运行后,弊端丛生,亏损累累。1896年朝廷已经无力支撑如此大的国企亏损,只好将官办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接手。因商人反应冷淡,招股进展并不顺利,1907年底以后,盛宣怀不断以回报优厚的优先股吸引官场中的同僚投资。为了进一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盛宣怀于1908年申请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从改制后的公司章程以及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看公司运作完全不符合股东大会、董事会及总经理三者之间分权制衡的运作模式,公司运作实际掌控在盛宣怀一人之手。1908年后的汉冶萍公司生产和效益都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诸多导致盈利的因素中,盛宣怀的官权保护是决定性因素。与汉冶萍生产和效益同步增长的还有其外债,日本几乎独占了对汉冶萍的贷款。后来汉冶萍公司逐步沦为日本八幡制铁所的原料供应基地。

——摘编自李玉勤《晚清汉冶萍公司体制变迁研究》等

材料二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在工党政府执政时期,英国出现了三次国有化浪潮。1979年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政府上台后,开始了英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私有化运动。从1979年到1989年,大约50余家国有企业被出售,资产总额达250亿英镑。在此过程中,英国政府采用将企业股票出售给本企业的经理和雇员,以及在股票市场上采用招标的方式公开出售国有企业。此举带来了部分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利润增加,但也带来了政府宏观社会目标与企业微观利益发生矛盾等问题。私有企业主为提高经济效益,不愿承担维持就业的社会义务;甚至有些企业唯利是图,如国家公共汽车公司私有化后,不仅提高了票价,而且只开“热线”,只跑“高峰”。

——摘自于维霈《英国私有化剖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阳铁厂的改制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改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私有化运动的实质及其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39月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主持下,汉阳铁厂在湖北龟山建成投产。创办经费最初定为246万余两,到建成时,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18964月该厂改为官督商办形式,“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因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1908326日,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盛宣怀任总理。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均,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钢要的指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阳铁厂发展之路艰难曲折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第一个五年规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