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7 组卷11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章太炎墨学研究的三次变化,无疑与世道时局的变化紧密相关。他在维新变法时期归宗儒学,竭力尊孔,虽好先秦诸子,但主要是老庄,且未精读。他曾说“余虽少好周秦诸子,于老庄未得统要,最后终日读《齐物论》,知其多于法相相涉”,受康有为影响主治古文经学,于墨子治学不多。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对儒家的信任度降到最低,墨学研究兴于此时,是其彰墨时期。彰墨主要是处于救亡图存与排满革命所需要。此时他的批儒扬墨,还与当时康有为极力提倡的新教改革——创立孔教有关。康有为提倡保皇立宪,反对排满革命;章太炎则强烈主张排满革命,激烈地批判孔教,认为孔教不合中国革命所需;墨教则被认为是下层人民的宗教,具有对统治者的反抗性,有助于革命精神培养。1914年后的批墨和抑墨则是一战后,他对于西方文明的重新思考后的结果。特别是1931年之后日本加紧侵华带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使其更加认同儒学,强调经书中蕴含的民族大义与国性修养之道。

——摘自何爱国《忧时之学:论章太炎的墨学三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章太炎墨学三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章太炎对墨学与儒学态度的变化过程。
2018·广东佛山·一模
知识点:其他人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一些有识之士基于现实生活的感受,起而抨击理学,公然倡扬“人欲”“日用”“私”“利”,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相对抗。如王艮主张“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人欲即是天理”;李贽讲“私”讲“利”,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直至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义中之利,君子所贵”,否定了理学将义利相对立,重义贱利的观念;他们还主张“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提倡“实学”,反对理学的空谈性理,指出其于世事毫无助益。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早在1895年前后,康有为便已取法西方基督教的先例,提出“孔教”之主张,并倡议以孔子生年,作为中国历史纪元之始。及戊戌年间,康有为受命主持变法,更极力动员将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一时之间,“保教、保种、保国”之说,风行草偃,信从者众,甚至连日后以“排满”著称的章太炎,也曾在康有为的影响下,写就《客帝论》一文,提出“以素王(孔子)为共主,以清廷为霸府”的主张。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吏》

材料三:“五四”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是历史的必然,虽有过激之嫌,但不可肆意丑化和歪曲。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历史又证明封建体制内无法开足以振兴民族、抵御外辱的新路。在这样的形势下,“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有识之士以传统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的代表孔子作为批判的把子,应该说时代赋予的动力,是当时中华民族时代任务的召唤。因此,陈独秀、鲁迅等人的观点无可厚非,他们颇为激烈批判态度,其实质是为中华民族走出苦难而扫除障碍。

——陈道贵《孔子之现代意义的三个层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中叶以后有识之士反理学的原因及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说明康有为将孔子符号化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新文化运动要求“打倒孔家店”的历史必然性?
孔子研究是建国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对孔子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对儒家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里,孔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皇权因与孔学结合而理论化。……皇权虽不断更迭,而孔子的权威却日益稳固,从未动摇过。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16年秋,康有为请政府于宪法中定孔教为国教。陈独秀连加痛驳,谓孔教与帝制有不可分的因
缘,孔子提倡的道德礼教为封建时代的道德礼教,他的伦理学说与共和立宪政体相违。此后,李大钊、吴虞等人也对礼教进行了大力批判,胡适还提出了“打孔家店”的口号。
——据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等
材料三:1966年至1976年,造反派组织了声势浩大的讨孔、批孔运动,反孔还是尊孔成为革命与反革命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1976年开始,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成了学术界的热衷话题。1989年以来,学术界先后召开了“儒学及其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其他相关的学术会议,成立了“国际儒学联合会”等组织。
——据颜炳罡《五十年来孔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孔学“政治化”和皇权“理论化”的具体表现。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对待孔学的态度,概述陈独秀等人批判“孔教”的历史背景。
(3)据材料三,指出1976年以来学术界“孔子研究”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原因。
(4)当今世界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谈谈孔子思想对构建和谐世界的积极意义。
2014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纪念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被尊为“至圣先师”,而历史上孔子的评价几经变化。

材料一   孔子门人及其后学者均推尊孔子。门人中以子贡为代表,他对孔子赞美备至,奉如天人……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对孔子的评价及当时的文化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对孔子的评价。

材料二   魏晋南南北朝到隋唐,佛教盛炽,儒学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宋元时期对孔子的评价总体上是对孔子推崇备至,进一步把孔子神化。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统治者神化孔子的原因?

材料三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社会经历了空前的民族灾难和巨大的社会变革,制约和影响着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围绕如何评价孔子及其儒学的争论,不仅有学术意义,而且反映了各个不同阶级、阶层的政治、经济利益。

早期改良派目睹当时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关心时政,热心西学,提出了“器变道不变”的“中体西用”思维模式。甲午战争后,面临列强瓜分中国的危局,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并发动革命与改良之辩,深化了近代评孔运动。辛亥革命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出现了尊孔复古的逆流。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使当时一些资产阶级民主激进分子认识到,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未能建立,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触动旧思想、旧道德。

(3)近代对孔子评价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康有为以孔子名义写就的变法著作是?结合材料,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派基于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