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08
材料一: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奏事。中兴但因计吏,不复自诣京师。
——《通典·职官》
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实行的监察制度是什么?这种制度在东汉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带来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了。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机构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但它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机构,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治文明历程》
问题(2) 据材料二说明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征。
问题(3) 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此时的政治体制却为什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10-11高三上·四川攀枝花·阶段练习
知识点: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秦汉时期开始,官员监察制度便确立起来,成为中华帝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除了对官员的监督外,还需要有制度来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这就是谏议制度。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就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了不同意见。到宋代还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了。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机构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的低效现象。但它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机构,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至于纠察制度,是除了要监督议会外,还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并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处,而无论任何国家,只要是立宪国家,纠察权归议会掌管,但其权限也因国家不同而有强弱之别,由此产生无数弊端。况且从正理上说,裁判人民的司法权独立,裁判官吏的纠察权反而隶属于其他机关之下。这是不恰当的。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三: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过批评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要求他们在经济上退赔,并使他们受到法律、纪律处分。对各级干部的职权范围和政治、生活待遇,要制定各种条例,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回答下列问题
(1)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为何此时的政治体制却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2)概括孙中山关于纠察制度的主张。
(3)邓小平对当代中国监督格局的设计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