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3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他是传统社会中比较贴近时务、了解现实的一个人。他看到了中国所处的变局,更感到了在中西交往之中的艰难。因此在众多士人昧于“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的时候,他用经世思想中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提出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自强”……随之而来的便是洋式炮舰的制造,翻译西学的译馆设立,培养近代科技人才的学校的产生,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走出国门……这在当时的中国社会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摘编自张凡《曾国藩的经世致用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概括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曾国藩及其“经世致用”思想。

18-19高三上·宁夏·期末
知识点:其他人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理论”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烙印。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社会良心”的角色,忧患意识又促使他们自觉入世,进行人生体验。我们把曾国藩和康有为作为近代不同阶段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

——于淑敏《从人名符号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嚣,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话》

材料三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种变化的时代因素。
(3)试举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制度”领域中学习西方的重大事件及主张,并归纳指出在思想领域学习西方的特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