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3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取火之物,向用火石……光绪乙未、丙申之际,始改用火柴,俗称“自来火”,为欧洲输入品……洗面擦身之布,旧时多用土布……自毛巾盛行,即下至农家,亦皆用之……洗面去垢,曩日皆用本地所产之皂荚,自欧美肥皂行销中国后,遂无有皂荚者,计时之器,仅有日晷仪,用者亦不多,购买外洋钟表者尤为稀少,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

——民国《嘉定县续志风土志》


材料二: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鲁迅全集》第一卷


材料三 国人的日常生活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试分析原因。
(2)材料一中“自毛巾盛行,即下至农家,亦皆用之”的记载是否符当时的实际情况?试说明原因。
(3)据材料简要分析说明我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后,在饮食结构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4)结合三段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自近代以来,人民群众生活变化体现了怎样的特点?并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10-11高三·广东·阶段练习
知识点: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取火之物,向用火石,其色青黑,以铁片擦之,即有火星射出,与纸吹相引而生火,人家莫不备之;光绪乙未.丙申之际,始改用火柴,俗称“自来火”,为欧洲之输入品。夜间取光,农家用篝(俗称油盏),城镇用陶制灯檠,家稍裕者,则用瓷制或铜锡制者。有婚丧事,则燃烛,光绪中叶后,多燃煤油灯,而灯檠遂归淘汰。……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箱箧之类,乡间盛行板箱,中上人家则用皮制者,嫁妆内所备多用朱漆,余则用广漆;光宣之间,西式提箱仿造于沪地,于是旅客多购用之。

——黄苇、夏林根:《近代上海地区方志经济史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材料二: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所以别内外而防淫欲,意至深也。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目贻不禁。……此风日甚一日,莫能禁止。

——载《申报》,1872年6月4日

材料三:五四时人们认为,婚姻自由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恋爱自由。恋爱是“男女结婚的中心要素”,“必定先有恋爱,方可结为夫妇,必定彼此永久恋爱,方可为永久的夫妇”。

(2)婚姻自主。……他们强调婚姻要“完全凭着男女两人自由的意志,互相结合”。

(3)离婚自由。……“自由结婚与自由离婚并行齐进”。

(4)再嫁自由。……强调婚姻以爱情为基础,强调夫妇双方在自由同意基础上的婚姻的道德性,无疑是切中封建婚姻的实质,是对传统婚姻观的有力冲击。

——陈文联:《论五四时期探求“婚姻自由”的社会思潮》《江汉论坛》2003年第6期


请回答:
(1)依据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中国近代社会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发生新变化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