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单选题-单题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944
有关“司南”,当时的著作《韩非子·有度》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谋》中记载了司南的应用,郑国人采玉时就带了司南以确保不迷失方向。1819年奥斯特已经发现如果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它附近的普通罗盘的磁针就会发生偏移。法拉第从中得到启发,他成功发明了一种简单的装置——事实上法拉第发明的是第一台电动机。材料读完后,你的结论是
A.科技是生产力并随着社会需要而发展B.磁性的运用中国人比不上西方人
C.“电的鼻祖是我们中国人”D.我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10-11高二上·云南昆明·期末
知识点:高中历史综合库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三       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马克思1863128日致恩格斯的信

材料四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材料五     与中国科学技术停滞落后于世界的同时,明清时期在其他文化方面却有了许多新的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后来发展成为什么?从材料二来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其功能是什么?
(2)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并作了突出的贡献。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该项发明成就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4)材料五中提到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时代特征,分析“新发展”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