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88
宰相是中国古代辅政首脑的统称,它上承皇帝制度下启官僚制度,是古代行政体制的枢纽。宰相及宰相制度对古代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兴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全国宰相籍贯分布统计表
  河南 河北 陕西 山东 山西 甘肃 江苏 湖北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西汉 11 4 7 12 1 1 7          
63 49 67 21 44 27 20 10        
两宋 20 8 2 8 4   8 2 19 8 15 14
7 9 2 8 4   15 7 19 6 10 12

材料二 历代全国宰相籍贯分布中心地点数目统计表
  宰相籍贯分布中心地点及数目(后者用括号表示)
西汉 咸阳(4)、沛县(7)
唐朝 长安(28)、咸阳(7)、西安(10)(今浙江衢州)、秦安(12)、陇西(6)、闻喜(8)、苏州(6)、安平(7)、洛阳(12)、荥阳(6)
两宋 开封(7)、杞县(3)、安次(3)、寿县(4)、衢县(3)
晋江(6)、余姚(3)、湖州(3)

注:材料一、二表中宰相包括秦汉丞相、相国、三公,唐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明清大学士。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陈国生《论我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18-19高三上·云南临沧·阶段练习
知识点: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制度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代全国宰相籍贯分布统计表

河南河北陕西山东山西甘肃江苏湖北浙江安徽江西福建
西汉114712117
6349672144272010
两宋208284821981514
792841571961012

材料二历代全国宰相籍贯分布中心地点数目统计表

宰相籍贯分布中心地点及数目(后者用括号表示)
西汉咸阳(4)、沛县(7)
唐朝长安(28)、咸阳(7)、西安(10)(今浙江衢州)、秦安(12)、陇西(6)、闻喜(8)、苏州(6)、安平(7)、洛阳(12)、荥阳(6)
两宋开封(7)、杞县(3)、安次(3)、寿县(4)、衢县(3)
晋江(6)、余姚(3)、湖州(3)

注:材料一、二表中宰相包括秦汉丞相、相国、三公,唐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明清大学士。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陈国生《论我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材料三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不断用近臣外派来掌控国家,一旦权重,即被替代闲置。)

—摘自李俊《中国宰相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论证材料三中关于中国宰相制度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全国宰相籍贯分布统计表

河南河北陕西山东山西甘肃江苏湖北浙江安徽江西福建
西汉114712117
6349672144272010
两宋208284821981514
792841571961012

材料二   历代全国宰相籍赏分布中心地点数目统计表

宰相籍贯分布中心地点及数目(后者用括号表示)
西汉咸阳(4)、沛县(7)
唐朝长安(28)、咸阳(7)、西安(今浙江街州)(10)、秦安(12)、比西(6)、闲喜
(8)、苏州(6)、安平(7)、洛阳(12)、蒙阳(6)
两宋开封(7)、杞县(3)、安次(3)、寿县(4)、街县(3)
晋江(6)、余姚(3)、湖州(3)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陈国生《论我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材料三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依据材料三概括其观点,并结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创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论证这一观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