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123

材料:最早对江南地区官田税赋进行改革的是周忱。明宣德五年九月,大学士杨荣推荐周忱以户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周忱从解决税粮在征收、贮藏、运输中的一系列问题着手,针对粮长在征收田赋时常私造大斛,大斗进,小斗出,他“请敕工部颁铁斛,下诸县准式”,并设《纲运文薄》登记支拨起运数目,《纲运文薄》开列运输途中的应开支项目,以备核查,遇止了税粮在贮藏、运输过程中粮长自盗行为的发生。当时,在税粮被征收时,势豪大户只供正额,不交加耗,结果耗米全部由普通百姓交纳。周忱于宣德八年奏行《加耗折征例》:田赋征收的耗米须依据上一年耗米支出的盈亏数额来确定,每年多寡不一,“每正粮一石,收平米一石七斗”。严格地说,“平米法”并不是对当时官田赋税畸重现象进行改革,仅仅是对田赋加耗做适当调整,对加耗的改革实际上是明中叶田赋制度改革的前奏。

——摘编自董郁奎《试论明中叶的财政危机与浙江的赋税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周忱田赋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分析周忱田赋改革的影响。

2018·湖北恩施·一模
知识点: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江南地区大量民田的官田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田赋沉重,给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官田属国家所有,官田税额数量高于民田。民田多归豪右,官田多留于贫穷。)为完纳苛重的赋税,农夫蚕妇,冻而织,馁而耕,供税不足则卖儿鬻女,又不足,然后不得已而逃。农民的贫困化和大量逃亡使田地荒芜,钱粮年年拖欠,造成江南地区徒有重税之名,殊无重税之实。
材料二 宣德四年下诏对官田改科减征,官田纳粮一斗至四斗者减十之二,四斗至一石以上者减十之三。宣德五年派重臣周忱到江南督理税赋。推行粮长制改革:针对田赋征收过程中粮长私造大样斗斛掊尅百姓,周忱请敕工部颁铁斛下诸县准式,革粮长之大入小出者;简化粮长领、缴勘合手续;设立水次仓制度,令诸县于水次置屯,屯设粮头、屯户各一人,名辖收。严格税粮运输管理,设《纲运文簿》开列运输途中花销开支之数以备核查,杜绝运输途中粮长自盗或挥霍行为的发生;将原来军民各自运输的支运改为由民运至淮安或瓜州交兑官军、由官军接运至通州的兑运,百姓适当地承担官军运输中的给耗。推行平米法:户无论大小,田无论官民,一律划一加耗,结束了豪户不肯加耗的历史。后继者又推行税粮折银田赋附加税货币化或是田赋输纳方式的嬗变,在客观上都减轻了江南地区百姓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明中期的官田改革原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明中期的官田税粮改革措施有哪些?(不得摘抄材料原文)主要意义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