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4 引用2 组卷258
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进入近代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洋务派、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在交通便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沿江沿海地区开设工厂,在这些地区涌现出一批近代城市,开始了近代中国城市化和城市近代化之旅。上海在1843年只有23万人,至1880年突破100万人;武汉1840年前约20万人,到清末已达80万人。
——《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二 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张之洞试图通过对当时中国落后的经济状况进行改革,用建工厂、修建铁路的具体“实业”来使落后的中国逐渐强盛起来,以抵御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他创办的汉阳铁厂是我国第一个近代大型钢铁工厂。也是当时远东第一流的钢铁联合企业;1896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期间,他先后主持修筑芦汉铁路、粤汉铁路,1906年又议修汉川铁路。此外,他还创设自强方言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整饬和改进商业和金融业,从而奠定了武汉地区现代化的基础。
——《洋务运动重臣——张之洞》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近代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及其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武汉等城市经济的发展在近代政治上产生的积极影响,请用一例重要史实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之洞追赶时代潮流的主要做法及其影响。
10-11高三上·广西桂林·期末
知识点:洋务运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的工业化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怎样搞工业化是民国南京政府主要思考的问题,工业化的重点一开始就被确定在重工业上。…至于具体揉作,最突出的是政府于30年代新纽建了资源委员会,从资源委员会1936年和1937年的实际建设活动来看,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钢鉄、冶金、燃料、电力、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其活动地区是以江西、湖南、溯北为中心并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一五”计划开始时,工业化所需巨额资金主要取自我国的农业。民国时期中国的积累率从来超过6%,而1953年以来,积累率高达20%—30%。随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制度的建立,全社会刺余直接集中用于经济积累和建设之中。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73.6%。“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建立起来,旧中国重工业极端落后的面貌有所改变。这一时期,国家加大内地投资,新建了一大批工矿企业。

——摘编自高粱(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回顾)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
(2)材料二中,国民政府的工业化政策有哪些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工业化的特点,并说明这时期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汉口开埠后,西方国家竞相在武汉地区建工厂、设银行、兴航运、办洋行,汉口被迅速卷入国际市场。但在西方经济、文化力量的冲击下,武汉只消极地成为外国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供应地。当时主政湖北的官文、曾国荃、李瀚章等,思想偏于僵固,自卫自守的观念强,竞争和分利的意识弱。因而在开埠后二三十年内,在湖北由国人自办的近代工厂蹒跚不能起步。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充当了湖北、武汉地区早期近代化的设计者。正是在这个时期,湖北地区从手工业生产进入机器生产,武汉崛起成为中国中部腹心地区的工业基地。张之洞以军用工业、钢铁工业为先导,并采取重轻工业并举、军用民用并举的办法,兴建武汉近代工业体系,修建铁路发展交通,推广邮政发展电讯,鼓励商业发展。

——摘编自皮明庥《近代武汉城市史》

材料二晚清至民国武汉纱厂创办情况表

厂名建成时间开工时生产规模
湖北织布官局1892年纱锭30440枚,布机1000台
湖北纱布官局1897年纱锭50064枚
第一纱厂1919年纱锭44000枚,布机500台
华裕纱厂1922年纱锭30396枚,布机400台
震寰纱厂1922年纱锭26000枚,布机250台
申新第四纱厂1922年纱锭14784枚,布机1000台
泰安纱厂1924年纱锭20330枚,布机200台

——摘编自刁莉、唐倩《近代武汉棉业的贸易与发展(1893—193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武汉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十年代武汉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在强敌压境的危急形势下,不少有识之士,正在逐步认识世界大势,提出种种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设想。洋务派创办的一批近代军民用企业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带动了后期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如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就是依靠张之洞创办湖北官纱局时廉价转让的纱锭打下的基础;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享有“机器老人”称号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

——摘编自姜铎《谈谈洋务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军民用企业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等人的主要主张。他们“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