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4 引用1 组卷25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赵国)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三

材料四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共同历史现象是什么?请依据材料和史实说明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具体表现及出现的原因。
(2)请分析该现象的出现在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出现了哪些新现象?简述出现这些新现象的有利因素。
(4)比较材料二、四中吕不韦的做法与黄宗羲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简单评价黄宗羲的这一观点。
10-11高三上·广西桂林·期末
知识点: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战国时期商业都分布,战国时期时期出现的“商业新城市”有中山,临淄,邯郸,安邑,洛阳,咸阳,大梁,郢等。)

材料二: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赵国)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三:(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年商税额指数
995——998年400万贯100
1004——1008年450万贯113
1058年700万贯175
1064——1068年846万贯212
1077年879万贯220

——来源: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材料四   

图三《棉花图·收贩》          图四《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机房》

材料五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本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善皆本者”。


请回答:
(1)材料二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共同历史现象是什么?请依据这两个材料加以说明。
(2)分析材料三,简要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3)依据图三、图四,指出与战国时期相比,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简述促进这些新现象出现的有利因素。
(4)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五,与吕不韦相比,黄宗羲的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简单评价黄宗羲的这一观念。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