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4 引用1 组卷19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在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人教社·必修2)
材料二:这种账房不但在自己工场内雇工进行生产,同时支配着大批家庭工人和独立小业主的劳动,同这些小业主的关系来说,账房业主就是包卖主。这样包卖主和工场主集“账房”于一身,这种商业费本与工业资本之间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最明显的特征。
材料三:明代的经营地主虽然还属于封建地主的范畴,但已带有若干资本主义特点,它是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的一种生产形态,它预示着农村新的转变即将开始。
材料四:在清代使用雇工经营商品生产的经营地主已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特别是清代还出现了佃富农……,他们“雇佣工人”“植山场”,除播种粮食作物外,多植烟草、白麻等经济作物。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自《简明中国经济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哪几种资本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他们经营的三种手工业部门。
(2)材料三、四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相比,19世纪60、70年代产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什么特点。
10-11高三上·广西南宁·阶段练习
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中后期,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机户就是早期资本家,机工是雇佣工人,两者已无人身依附关系。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一些商人开设暑袜店,利用雄厚的资金,购进大量尤墩布,分发给当地男女居民缝制适宜夏天穿用的暑袜,计件付给工钱,再将暑袜拿到店里出售获利。这些暑袜店主直接支配生产,他们的资本也就由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他们本人也变成早期的资本家。那些在自己家里为老板做工的男女居民,就成了雇佣工人。

—《历史必修》

材料二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国内外学者曾展开长期的争论。

一种观点认为,明清封建专制政权推行的一整套方针政策,使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很难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成熟的封建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坚固,自给性比较完整,上层建筑比较强大,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整机能,不容易被冲破和瓦解。

—摘编自《历史必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出现的新的经济因素是什么?这种新的经济因素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材料二中哪种看法比较有道理?为什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在投入现代的机械动力和化肥以前)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

材料二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形态?这一经济形态有哪些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表现
(3)材料三反映出苏州经济有什么新现象?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的经济现象发展缓慢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晚期,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条件时产生的。在这以前,像在自然和社会史中许多事物一样,它会有一些偶发的、先现的现象,但不能因此认为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史,只能从明代后期写起。然而,总的说来,明后期,尤其是入清以来,我国工业的生产技术已是日益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了。尤其是当时具有主导作用的棉纺织业部门,落后愈甚,它一直停留在农家副业上。整个明清时代,棉纺织业中未发现资本主义萌芽,在农业中,也无明显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的证据。

材料二   近年来,学术界“中断论”者认为,明清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后来中断了;近代工业的建立是另起炉灶,并不是萌芽的继承和发展。但据我们考察,这种破坏,主要是在没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农民家庭手工业方面,尤其是手工棉纺业,而不是在独立手工业方面。有人考察了32个传统手工行业,鸦片战争后衰落的有7个,继续维持的有10个,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15个,另外还有新兴的手工行业1个。我们考察在清代前期已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十几个手工行业,它们在鸦片战争后,只有瑞布(不会编水起坡的布)和刨烟两业被外国商品所代替了,其他都继续维持下来,并有9个向机器生产过渡,它们代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流。因此说,资本主义萌芽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具有延续性和导向性,除非有不可抗力量,它不会夭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承明《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发展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有关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间关系的观点。要求:赞同或反对,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