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6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

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兵器家龚振麟借鉴英军火轮,并参考林则徐提供的《车轮船图》仿制成“车轮战船”。1905年,清政府成立学部。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通车。

1914年,任鸿隽等一批留美学生,组织民间的中国科学社。1928年,在蔡元培推动下,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央研究院。随后,在殷墟发现了大量青铜器和甲骨卜辞,筹建了紫金山天文台,还对我国的地下资源作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20世纪30、40年代,涌现出叶企孙、吴有训、吴大猷等一批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国家先后制定实施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取得了人工合成胰岛素、“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尖端科技成果。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1995年,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0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奖。2016年,中国科学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经国务院批准,2017年5月30日,将成为我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特点进行分析。

17-18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知识点: “两弹一星”、核能的利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国防领域的成就(1949-1976)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子(约前479年—约前381年)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其著作《墨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总结了力学、光学、几何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知识,最早解释了小孔成像的科学原理。墨辩和印度因明学、古希腊逻辑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梁启超在《墨经校释·自序》中说:“在吾国古籍中,欲求与今世所谓科学精神相悬契者,《墨经》而已矣,《墨经》而已矣。”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前384年-前322年)曾创办吕克昂学园。他几乎在每一学术领域都有研究,著有《工具论》《物理学》等科学著作,最早论证了大地是球形的。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提出著名的三段论。英国科学史专家贝尔纳曾说:“现代科学是直接从希腊科学导来的,并由它备下了一个大纲、一种方法和一套语言。”


(1)阅读材料一,概括墨子和亚里士多德在科学贡献方面的异同。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兵器家龚振麟借鉴英军火轮,并参考林则徐提供的《车轮船图》仿制成“车轮战船”。1905年,清政府成立学部。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通车。

1914年,任鸿隽等一批留美学生,组织民间的中国科学社。1928年,在蔡元培推动下,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央研究院。随后,在殷墟发现了大量青铜器和甲骨卜辞,筹建了紫金山天文台,还对我国的地下资源作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20世纪30、40年代,涌现出叶企孙、吴有训、吴大猷等一批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国家先后制定实施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取得了人工合成胰岛素、“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尖端科技成果。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1995年,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0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奖。2016年,中国科学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经国务院批准,2017年5月30日,将成为我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特点进行分析。

材料三   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近代自然科学建立起来。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的开发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当今时代,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3)①结合所学,概述世界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②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冲击和破坏。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中华民国最高学术研究机关——国立中央研究院正式成立,1929年9月,民国时期最大的地方性综合研究机构——北平研究院正式成立。在此期间,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批新设的专业研究机构,如私人企业组织的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等。19321934年,国民政府先后颁布《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和《工业奖励办法》,增加了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两种专利保护。19411947年,制定了我国第一部专利法《中华民国专利法》,1947年,颁布了《专利法实施细则》,至此,中国近代科技体制化基本形成。19499月,《共同纲领》就明确提出了科技要"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的目标。

——摘编自孙从军《中国近现代科技体制化历程研究》

材料二   194911月,中国科学院强调"科学研究的计划性与集体性",并提出"科学为人民服务"的新理念。1954年,签订《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协定》,1956年,中央提出"向科技进军"的口号,科技体制进入全面规划的新历史时期。1960年以来,中央先后颁布《关于在科研机构中坚持八小时工作制和保证科学研究时间的通知》《新产品新工艺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着力推动中国科技体制的独立化发展进程。1978年,在全面恢复高考和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中央发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新型科技体制逐步建立,科技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均有切实提升。

——摘编自孙烈《中国科技体制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30~50年代后期中国科技体制的新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型科技体制建立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大则国家富强。近代以来的几次科技革命,引发大国兴衰和世界格局调整。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率先建立了现代科学体制。专利制度保护和激励了技术发明者的热情。英国皇家学会的成立,促进了科学家的聚集、科学的进步和科学价值观的普及。最终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经济强国。但19世纪中叶后英国在电气技术革命中错失良机,经济领域逐渐呈现了科技与生产相分离的趋势。例如,电机、变压器、二极管等关键性技术发明起源于英国,却最终在德国和美国得到大发展,科技优势地位逐渐被美、德取代。美国高度重视科技发明,与德国共同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独领第三次工业革命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成为世界第一科技强国,并长期保持全球科技和经济的绝对领先地位。美国的科技强国之路既有和英国相似的部分,也有其独特之处,如二战后军需主导的科技发展路径和政企合作的发展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量优秀人才的引入,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科技强国建设之路: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欧美国家的科技封锁和落后于人的现实,中央政府成立中国科学院,并系统地构建起了新的科技发展领导体制。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组织全国数百位专家制定《19561967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远景规划》的成功实施,取得一系列成果,满足了国家国防等战略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通过改革科技体制、建立创新体系,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科技发展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推动中国载人航天、北斗卫星导航、量子通信、高铁技术、中国天眼等一系列科技发明,对科技事业、国防安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摘编自魏立帅《实施科技发展战略,走科技强国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英国成为“经济强国”及“在电气技术革命中错失良机”的原因,并指出美国科技发展的优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特点,并分析科技发展的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