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60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98年的《劝学篇》总结了张之洞教育改革指导思想“旧体新用”,反映了他的教育改革思想的灵魂——“致用”的特点。也体现了张之洞以“变科举“来推动新式教育,提倡以“守约”来改革“旧学”,分类型、分层次地“广实学”和鼓励多层次“游学”的教育改革思想,《劝学篇》为张之洞参与并主持制定中国第一个学制——癸卯学制奠定了思想基础。他的教育改革思想及实践也通过癸卯学制最终得以向全国推广。虽然《劝学篇)中也反映了张之洞的教育改革思想有着相当保守的成分,但是在那个“新学”与“旧学”相碰撞的时代,身居清廷高位的张之洞能力主“新学”,以“旧体新用”来调和中、西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系统教育改革思想,这是极其可贵的。

——摘编自从劝学篇看张之洞的教育改革思想》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教育改革思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张之洞的教育改革思想及其实践。
2018·西藏拉萨·一模
知识点:其他人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政府曾试图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1903年--1906年,在京师大学堂设立进士馆,通过融入西学对即将入仕的新进士进行再教育,并提供机会赴日游学,在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行新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提出了全国各级各类学堂的宗旨,而且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全国各学堂共同遵守的立学宗旨与立学思想。即“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而后以西学灌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在课程设置上规定中学堂科目包括修身、读经讲经、外国语、算学、物理及化学、体操等12门,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占有较大比重。“癸卯学制”颁布前后,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根据学部奏报的第一次教育统计表,1907年全国各省有各级各类学校37888所,学生达到1034988人。到1909年,全国学生人数已达6267200人。

——摘编自张卫民《中国教育纪元的断代工程》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数次调整,始终与共和国同向同行,在历经70多年的发展后,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道路,取得了累累硕果。


——摘编自腾讯网《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教育改革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表所反映的教育现象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