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38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

北宋 李成《晴峦萧寺图》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两例,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根源。
(2)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
(3)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
10-11高三上·辽宁沈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中国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