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2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令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2: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暌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诸侯王袁》
材料3:(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令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巫,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史记》
材料4:(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前汉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3)材料二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材料二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4)根据材料2、3说明汉初分封王国的依据是什么?
(5)根据所学说明西汉为什么要解决王国问题?材料3、4的解决方法有何不同?产生了什么后果
9-10高三·四川·阶段练习
知识点:郡县制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候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诸侯王表》


(1)根据材料一,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区别。
(3)材料三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材料三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