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330
由江南机器制造局发展而来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不仅是中国市场价值最高的超大型国企之一,而且是在世界造船业中的佼佼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机器制造局是自强运动几个兵工厂中,规模最大、预算最多的一个,除了开设当年投资约25万两的费用之外,其后早期主要经费来自于淮军的军费,后来1867年时曾国藩获得许可从上海海关取得百分之十的关税作为制造局的经费,1869年又提高到百分之二十,这相当于每年有至少40万两以上的经费。
制造局最高领导人是督办,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均曾担任,但晚清大多时期是由李鸿章担任,督办以下为行政主管,早期由李鸿章选任冯焌光和沈保靖为行政主管,并由上海道台(1865年时为丁日昌)加以兼督,实际的机械管理方面的工作则多由西方人负责,例如早期的首席工程师霍斯(T.F.Falls)为美国人。
——《中国工业多个第一的江南制造局--说古论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江南机器制造局的性质,
材料二:没收官僚资本是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建国以后,人民政府迅速没收了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把官僚资本企业比较完整地转为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并很快恢复了生产。
——2002年版普高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三:江南制造局诞生于1865年,在中国近代史上被誉为“中国产业工人的摇篮”。现名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国内外闻名的江南造船厂,1994年,江南造船厂进入全国百家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行列,1996年顺利实现了公司制改造。目前,她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船舶造修企业之一,是国家特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家重点军工企业,是首批40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单位之一,全国首批6家技术创新重点单位和16家国外智力引进试点企业之一。
材料四: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2006年,中船工业集团公司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船舶订单量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分别达到7.9%、16.9%和11.5%,在世界造船集团中的排名仅次于韩国现代集团,均位居世界第二。
除了三大造船指标外,中船集团公司在最能反映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盈利能力的销售利润率这一指标上,更是达到了10.93%,不仅比2004年的1.15%和2005年的3.25%有了大幅提升,而且预计超出韩国现代集团近4个百分点,位居世界造船集团之首。
据统计,2006年,韩国现代集团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船舶订单量分别为1230.1万载重吨、2652.3万载重吨、5053.5万载重吨,均位居世界造船集团第一;而中船集团公司分别为602万载重吨、2270万载重吨、3330万载重吨,均位居世界第二,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分别比韩国现代集团少8.2、2.8和5.9个百分点。
——《历史铸就的辉煌——寻访江南制造局的成长历程》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应了中船工业集团公司发展的历程,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船集团公司发展的历程。
(3)分析中船工业集团公司取得材料四所述成就的主要原因 。
10-11高三·江西南昌·阶段练习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口号、创办的企业及其他活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上海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它不仅是中国百年工业的缩影,同时也是整部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见证者之一。

1865年,清政府投入54.3万两白银创建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自1867年起每年还拨给30—70万两经费01868年,其船厂成功造出了中国第一艘大型机器兵船“恬吉”号。不过,由于所造轮船质量差、成本高,李鸿章认为“造船不如买船”。从1873到1885年仅造了4条船,后来完全停止了造船业务。

1905年,江南船坞从总局中分离出来,“扫除官场旧习”,仿照商坞的经营方式,承接外来商船的修造业务;对军舰修造,也要按工料收取成本费用。开办当年就把借支的开办费用全部还清,在6年间共造船136艘。

1912年,船坞划归海军部管辖,改称江南造船所,进入了黄金发展岁月020年代初它为美国政府制造了四艘万吨级运输舰,得到了美国运输部的好评。当时的《东方杂志》指出:“从前中国’所需军及商船,多在美。英、日三国订造,今则情形一变,向之需求于人者,今能供人之需求,中国工业史乃开一新纪元。”此时,江南造船所在造船数量、吨位等方面均超过了曾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英商耶松船厂。


(1)以江南造船所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建国后,江南造船厂持续发展。1978年后,在高质量地完成国家专项军工任务的同时,它还成为了中国船舶出口的主力军。它开发的液化气运输船、汽车滚装船、快速集装箱船、跨海火车渡船等一大批高技术船舶,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造船业的标志性产品01996年,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1997年,“江南重工”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2)结合所学,归纳江南造船厂在1978年后快速发展的国内外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抑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仍不外乎机括之牵引,轮凿之相推相压,一动而全体俱动,其形象固显然可见,其理与法亦确然可解。惟其先华洋隔绝,虽中土机巧之士,莫由凿空而谈,逮其久,风气渐开,凡人心智慧之同,且将自发其覆。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成立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车床,第一艘蒸汽推进的军舰和铁甲军舰,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l905年3月,“局坞分家”,江南制造局成为专门制造军火的兵工厂,江南船坞专营造船。民国成立后,江南船坞更名为江南造船所,进入了新的发展高潮。1918年,其承造美国政府的4艘万吨级木甲运输舰,两年后完工交货。这是中国造船业有史以来的最大工程,又是工业发达国家的首次政府订货,引起广泛重视,中外报刊竞相报道。其中《东方杂志》特别指出:“从前中国所需军舰及商船,多在美、英、日三国订造,今则情形一变,向之需求于人者,今能供人之需求,中国工业史乃开一新纪元。”由此,江南造船所在造船数量、吨位等几个方面,均超过了当时在上海造船业处于垄断地位的英商耶松船厂。然而好景不长,l938年,被日军侵占,江南造船所陷入了苦难的深渊,一直到日本投降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始终未能恢复以往的生气。
——王国慧《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今昔》
材料三   1949年江南造船所回到新中国人民的手中,开始了辉煌的新生。l960年,由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东风”号建成下水。1962年,中国第一台12000吨锻造水压机制造成功更是设计人员在一无资料、二无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在世界万吨级水压机制造中亦属首创。……改革开放以来,船厂率先跨出国门与世界接轨,始终在中国船舶出口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其开发建造的汽车滚装船、快速集装箱船、大型自卸船、跨海火车渡船等一大批高技术船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造船业的标志性产品。20世纪90年代以来,船厂改革步伐明显加快。l994年,率先成为全国l00家大中型企业首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1997年,“江南重工”A股在上海证监交易所上市。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江南造船厂的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成为中国船舶工业的排头兵。
——摘编自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网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筹办江南制造总局的理由。
(2)据材料二,概述江南制造总局(江南造船所)的历史功绩。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江南造船所(厂)长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南制造总局一开始便聘用美国人科而担任全局总管,洋匠七人担任各工厂的主管,他们是生产技术上的实际当家人。后来又聘用英国人担任全局工程事务顾问,各分厂厂长。洋匠当家的情况,直到1903年也仍然照旧。该局添用的机器设备,大部分向外国购买,从18671904年间,向外国购置机器的费用,共达规银2003645两。英国是该局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的主要供应者,该局实际上成了英国阿姆斯脱朗军械厂的附属,在英国人心目中,也确实把它看作是自己的势力范围。该局的船厂和福州船政局的轮船技术逐步提高的过程中,李鸿章奏请停止造船,转而向外国大量购置轮船,经办官员从中收受大量回扣。

——摘编自黄逸峰、姜铎《论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技术的经验教训》

材料二   19536月,我国政府与原苏联政府签订了海军订货协定(简称“六四协定”),通过“转让制造”方式引进了苏联军用舰艇制造技术,建造了一批当时来看较为先进的战斗舰艇,由此开启了我国船舶工业的现代化奠基发展之路。在“转让制造”这一过程中,我国对当时江南、沪东、求新、芜湖、武昌、广州等船厂进行了技术改造,新建了船用高中速柴油机,仪器仪表,特辅机,水声设备,水中兵器等一批关键配套厂。在这批新建配套厂中,有6个属于苏联成套技术援助的156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造船技术方面,焊接普遍替代了传统的铆接工艺,船体分段和总段建造法取代了整船散装法,船舶工艺流程改进,机械化程度提高,造船周期缩短,造船质量有了保证。到1959年,116艘军用舰艇基本完工,其战斗性能相当于国际上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水平,连同其他军用船舶,10年内我国船舶工业共生产军船484艘(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办公厅政策研究室,1994)。这一时期,船舶科学研究所、上海船舶工业学校和造船学院等船舶科研设计机构和学校从无到有创建起来,在一些大学还设置了造船系科。苏联曾多次派专家前来指导、协助,我国也选派了近100名干部工人赴苏联学习,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边干边学的办法,我国船舶技术管理干部和工人队伍也逐步壮大起来。

——摘编自胡文龙《中国船舶工业70年:历程、成就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强操控江南制造总局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强能操控该企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晚清相比,新中国船舶工业初创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