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0

思想演变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由于诸侯国纷纷被灭,旧贵族不得不四处寻求栖身之处,野心勃勃的统治者们或显宦之家就得以把他们招揽在自己的身边,充作幕僚、谋士、助手、师傅或门客。这些人向统治者提出建议,并为各自的主张相互辩难。这一过程,也推进了辩论演讲术、兵法之学和逻辑学的发展。各位大师的教诲被记录下来,编辑成书,四处流传。这一发展促成了各种思想流派的出现,因为文本的存在既易于在门生中把观点固定下来,又易于引起其他大师的辩驳。

——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材料中所描述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这些人不过是想好活好死,活着的时候是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忠实庇护者、教会母亲的孝子。死的时候也是以这种身份寿终正寝。文艺复兴不是有意识科学进取的时代,不过是对美和享乐的追求。可是,在对生存方式展示新兴趣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股严重的潜流,那就是对现存社会体制的不满,对权势冲天的教会压制人类理性发展的不满。

——摘编自房龙《宽容》

(2)依据材料概括文艺复兴的特点和影响。

过年了,刚过新年,又过旧年;贺年的人,有的鞠躬,有的跪拜;黄昏走在北京的街头,既有旧时代的更夫,又有新时代的巡警;制定宪法,一面规定信仰自由,一面规定“孔教为修身大本”;关于婚姻,一方面订立禁止重婚的刑律,一方面却保留纳妾的习俗……

——李大钊《新的!旧的!》《新青年》4卷5号

(3)从思想变迁的角度对上述现象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分析清晰;史论结合)

2017高二上·北京海淀·学业考试
知识点: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文艺复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人文主义在西方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中华文体库》


材料二 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路德的宗教改革使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


材料四 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概括指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的关系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少人习惯上也将这个时期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清初几位大师所提倡的“经世致用之学”,……能令学者对于二百多年的汉宋门户得一种解放,大胆的独求其是。他们曾痛论八股科举之汩没人才,到这时候读起来觉得句句亲切有味,引起一班人要和这件束缚思想、锢蚀人心的恶制度拼命。他们反抗满洲的壮烈行动和言论,……蓦地把二百年麻木过去的民族意识觉醒转来。总而言之,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实际是分为两部分的。第一部分是新文化运动,叫五四新文化运动,从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时就已经开始了。第二部分是1919年5月4日前后的抗议运动。但在我看来,这两个实际上是两回事、两个事件。……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文化启蒙。……个性解放和自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调,大批青年投入其中。……五四运动本身也像各种政治运动一样,充满了爱国激情。……但是这个政治运动中经常是限制别人自由的,道德口号起来了,你不跟着走就是卖国贼。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36年,陈伯达发表《论新启蒙运动》,一方面强调“新启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强调此次运动是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希望发扬“五四”自由讨论的传统,把思想文化统一到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一时代主题上来。1937年5月,亦即纪念“五四”运动十八周年的前后,新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摘编自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所说的“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的核心,并说明19世纪末思想界重视“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的主要目的。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观点。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所描述的“新启蒙运动”的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少人习惯上也将这个时期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初几位大师所提倡的“经世致用之学”,……能令学者对于二百多年的汉宋门户得一种解放,大胆的独求其是。他们曾痛论八股科举之汩没人才,到这时候读起来觉得句句亲切有味,引起一班人要和这件束缚思想、锢蚀人心的恶制度拼命。他们反抗满洲的壮烈行动和言论,……蓦地把二百年麻木过去的民族意识觉醒转来。总而言之,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实际是分为两部分的。第一部分是新文化运动,叫五四新文化运动,从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时就已经开始了。第二部分是1919年5月4目前后的抗议运动。但在我看来,这两个实际上是两回事、两个事件。……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文化启蒙。……个性解放和自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调,大批青年投入其中。……五四运动本身也像各种政治运动一样,充满了爱国激情。……但是这个政治运动中经常是限制别人自由的,道德口号起来了,你不跟着走就是卖国贼。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36年,陈伯达发表《论新启蒙运动》,一方面强调“新启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强调此次运动是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希望发扬“五四”自由讨论的传统,把思想文化统一到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一时代主题上来。1937年5月,亦即纪念“五四”运动十八周年的前后,新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摘编自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梁启超所说的“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并说明19世纪末思想界重视“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的背景。
(3)概括材料二中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观点。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所描述的“新启蒙运动”的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