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3 组卷48
(2018年江西百所名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时间机构变动及其主要职责。1638年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及部分与外国通商及外事关系事务。1729年设“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1859年设“总税务司署”,并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是管理全国海关关税及海关行政事务的机构。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事务,兼管通商、海防等洋务事务。1901年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06年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1911年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

——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上述材料能够反映清代中央机构改革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形成该趋势的历史原因。

17-18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知识点:其他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考诸历史,政府机构的演变是复杂的、漫长的历史过程。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
时间
机构变动及其主要职责
1638年
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及部分与外国通商及外事关系事务。
1729年
设“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
1859年
设“总税务司署”,并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是管理全国海关关税及海关行政事务的机构。
1861年
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事务,兼管通商、海防等洋务事务。
1901年
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6年
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
1911年
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

——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1)据材料一,概括从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
(2)据材料二,指出清代前、后期中央机构两类不同性质的改革,评价晚清时期(1840—1912年)中央机构的变化。 归纳影响中央机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