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58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总有些历史我们不能忘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教育部已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

材料二   1937年8月28日下午2时,侵华日军6架轰炸机窜至上海火车南站上空,炸死难民200余人,炸伤500余人。上海《立报》有如下记载:“死者倒卧于地,伤者转侧呼号,残肢头颅,触目皆是,血流成渠……景象之惨,无以复加。”下图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自称侵华战争是为了“自存自卫”和“东亚之安定”,发动战争的目的是“排除美英之暴政,使东亚恢复其明朗之本来面貌。”视自己为亚细亚受压迫民族的解放者。

材料四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的74%以上,最高年份达90%。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的起止依据。
(2)材料二中图片中景象发生在那一次战役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战斗的意义。
(3)针对材料三中日本人的无耻说法,请你用日军在中国的具体暴行进行反驳。
(4)根据材料四,分析中国抗战胜利的意义,并指出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17-18高一上·江苏南通·期中
知识点: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的胜利日军的侵华暴行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2014不是1917,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做榜样。我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的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
材料二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材料三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四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材料一中提到的“1894年”中日之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在二战胜利结束近70年的今天,中国政府为什么将9月3日确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举行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表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

—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昭和史研究专家高桥正卫在《昭和时期的军阀》(讲谈社学术文库)中这样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高潮时期的1915年,日本为了扩大在中国的权益,强硬地提出了对华“二十一条”的要求。中国视此为“国辱”,一时间民族主义高涨,恢复主权和排日运动蓬勃发展。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的接班人蒋介石以统一全国为目标,开始“北伐”,其态势对满蒙地区构成了威胁。陆军痛感为了国家的总体战略,需要获得满洲的铁、煤炭等资源,为了与“假想敌”苏联的战争,也急需确保满洲。当时,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已经对日本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倡议,成立了“国际联盟”,东亚地区也加快了建立国际秩序(华盛顿体系)的步伐。特别是在《九国条约》中,承诺了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综上所述,当时的“日本面临着来自外部的三种压力”。为了维护日本在满蒙的利益,最终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材料三1934年6月,伪满洲国协和会次长阪谷希一就明确说明:关东军和中国驻屯军认为“满洲已经到手了,可是满洲的资源究竟不如华北。山西的铁和煤都是无穷无尽的,如果一不注意,就会落入英美手中。因此,目前把华北弄到手是最要紧的,也是大好时机。”

—《日本侵华战争的真正目的》

材料四岁逢丁丑,噩耗惊逢;东瀛倭鬼,炮火倾城。……秦淮玄武,血水同流,慕府紫金,遍野尸横。十朝都会,已成地狱,千古文明,惨作屠城。……中华不死,万众一心。上下同奋,日月同明,兄弟携手,急以见诚。……抗日有成。中华大地,始见和平。辟地开天,祖国新生,改革开放,华夏复兴。四海翘首,五洲羡惊,大同在梦,小康初成。

—2015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死难者公祭祭文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教材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历史依据。

(2)依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在满蒙地区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外部压力”。

(3)依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有成”的原因。如何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辟地开天,祖国新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